程嘉等返郯未歸,潁川諸士先達。
因了荀貞此前的交代,被遣去潁川辟召諸士的州使在剛入郯縣境后,便即派人去州府報聞,荀貞聞之大喜,親帶著府中的諸潁川人出城相迎。
較之辟魯肅、諸葛瑾、周泰等人時,或單人而來,至多兩人同至的情景,從潁川辟召來的士人可謂“成群結隊”。
荀貞在城外道上遠望之,只見迤邐行來的隊伍長達數里,春風綠樹間,車蓋相連,前有州騎導路,后邊甲士扈從,塵土飛揚,情狀盛美,心中歡喜,笑顧隨他出迎的戲志才、荀衍、荀彧、荀攸、陳群、辛璦等說道:“掌州以來,常苦士用不足,今鄉里諸賢至,徐土不足治也!”
跟著荀貞出迎的都是潁川人,所以荀貞才會說出“常苦士用不足”、“徐土不足治也”這種心里話,說到底,對徐州的士人再親用、再重用,也還是比不上家鄉的士人用著放心。
荀攸笑道:“王如周文,霸如齊桓,皆待賢者而成名,鄉中諸賢今至,明公之名可以成矣!”
卻是在用人上,荀攸等亦與荀貞同感。
不多時,潁川士人們的車隊行至近前。
看到荀貞在此等候,前邊引導的州騎趕忙停下,往后通傳。
州使與諸車隊中的士人們紛紛下車,上前來與荀貞等人相見。
荀貞看去,見行過來的士人有二十余,有的褒衣博帶,方步整嚴,有的黑服裹幘,按劍昂然,有的則廣袖折巾,一派名士風流。荀貞越看越是更加歡喜不已,喜由心出,顯露於外,他笑容滿面,快步迎接,邊走邊笑著說道:“候諸君久矣,候諸君久矣!今終至也,今終至也!”
戲志才等在后邊跟上。
荀貞邊走便細看,見諸多士人中最當先的一人年有四旬,儒服高冠,姿貌偉美,與荀彧兄弟有數分相像,卻正是荀彧的從兄,荀氏八龍中大龍荀儉之子荀悅。
荀氏族中,荀貞、荀彧這一代里邊,如論雄才武略,自是荀貞,如論實務之才,可稱荀彧,如論奇謀深算,當是荀攸,可如論治學,卻是荀悅第一。
荀爽過世之后,於經業治學上,荀悅現已是荀氏族中的門面人物了。
數年前,荀貞討董之后回廣陵,荀彧等相從而行,但荀悅因性格沉靜,喜好著述之故,所以不想離家遠行,因而沒有跟荀貞去廣陵,而是留在了潁川。
這次荀貞遣人去潁川辟士,為了能把荀悅請來,特地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使者面呈。
荀貞在信中寫道:“海內兵亂,潁川四戰之地,不能獨善,今徐州已定,兄如來,弟當為兄治靜室,聚州儒,集典籍,供兄以旦夕談論,沉心著作。鄭公在南城,如欲見謁,一日可至。”
因了荀貞的這封信,荀悅遂與族中的數名子弟,以及別的潁川士人一起,來了徐州。
在這次來徐的諸多士人中,荀悅年紀較長,名望又重,而且還是荀貞的族兄,所以諸士都自覺地落在他的身后,讓他行在最前。
荀貞喜顧荀衍、荀彧、荀攸,說道:“大兄來矣!卿等快與我趨迎之。”
荀衍、荀彧、荀攸忙加快腳步,與荀貞一起,上前與荀悅見禮。
荀悅站定,分別對荀貞、荀衍、荀彧回禮,把荀攸扶起,神態安詳,和聲說道:“與三弟數年未見了!公達,你有些消瘦了。”
荀攸是晚輩,執禮甚恭,恭謹地說道:“攸自中平時從阿父離鄉,期間雖或有歸,然戎馬倥傯,卻是久未聞大父教誨了。今大父到徐,想及日后可常俯聆德音,喜不自勝。”
荀悅的父親是八龍之首,他本人又是荀貞這一輩中年紀最長的,故而荀攸稱他“大父”,荀貞稱他“大兄”。
荀悅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荀儉就去世了,家貧無書,可他勤奮好學,從族人那里借書看,所見篇牘,一覽多能誦記,有過目不忘之慧,年十二,即能說《春秋》,后來成人,因見朝中閹宦用權,便托疾隱居,不肯出仕,郡縣人多不識其才,只有荀彧特別地尊重他。
現下,荀彧與荀悅久別重逢,有很多話想和他說,但亦知此非說話之時,因按下心情,隨同荀貞去見余下的士人們。
荀悅之外,還有幾個荀氏的族人同來,其中最得荀貞敬重的是荀愔,最為荀貞喜歡的是荀祈。
荀愔與荀貞同輩,和荀悅一樣,長在經業,也是荀氏族中的一個名儒。
荀貞對荀愔說道:“兄與大兄今至,州中文教有主矣!”
荀祈是荀衢之子。荀衢待荀貞雖兄如父,荀貞微時,僅荀氏族中一遠支而已,多虧了荀衢的愛護和提攜,荀貞才得以學有所成,名有所揚,而今荀貞據主一州,雖思報荀衢之恩,可荀衢卻早已病故,是欲報恩而不得也,是以,這次去潁川迎士,對本族的族人,荀貞總共給使者說了兩個人是必要請到的,一個荀悅,另一個就是荀祈。
荀祈來到,荀貞很是喜悅。
與荀愔、荀祈略敘兩句,荀貞把目光轉向了別的士人們。
他笑對其中幾人說道:“猶記得當年與諸君初見時,君等尚翩翩少年,尤其趙君,垂髫童子,駒齒未落,現於今,卻也都和我一樣,三旬之齡矣!趙君亦加冠數年,已成吾郡千里馬也。”
這幾人都笑道:“與將軍一別經年,將軍名震華夏,我等依然默默無聞。”
荀貞笑道:“君等如默默無聞,我何不辭千里,遠請君等來徐?今徐地粗定,政務繁雜,正賴諸君才智,協理諸事,撫養此方百姓,來日兵甲西出,迎天子還於舊京,再隆漢室!”
這幾人卻是:李宣、杜襲、繁欽、辛韜、趙儼。
荀貞當年當潁川北部督郵時,多賴李宣之力,方才名動郡中士林,所以之前議辟請潁川士人時,戲志才強烈舉薦李宣。李宣的父親李瓚,早些時在東平為相,現已還鄉,李宣本不欲“遠游”,但李瓚聞是荀貞來辟,卻令他應辟而來。
杜襲、繁欽、趙儼與荀貞相識時,荀貞尚在西鄉任有秩薔夫,那一年時任太守的陰修行春,杜襲等人皆從,於是與荀貞在西鄉初見。當年,陳群也是隨從陰修行縣的諸少士之一。
辛韜是荀攸的姑子,辛璦之弟。
荀貞叫荀攸、陳群、辛璦近前,與這幾位士人敘話。
隨后,他對余下士人中的兩人說道:“遣使赴郡時,猶恐二君不至,今見君二人來,州中決、賊二務有膽矣。”
這兩人行禮笑道:“督郵相召,乳虎威名,敢不至乎?”
荀貞哈哈大笑。
這兩人一個年約五旬,一個四十來歲,正是郭俊和杜佑,分為荀貞任潁川北部督郵時的郡中決曹掾與賊曹掾。
荀貞看了看余下的士人,問他二人道:“張公未來么?”
“張公”便是此前潁川郡的五官掾張仲,此人雖無軍政實才,然為人清直,深得荀貞所敬。
郭俊答道:“張公年邁,不愿遠行,故未來也。”
荀貞未免遺憾,和郭俊、杜佑略聊兩句,轉看向剩下的士人,其中多是潁川人,亦有幾個荀氏的子弟,分別見過。
卻有一人,荀貞不認識,遂問道:“敢問足下尊姓高名?”
杜襲在邊兒上給荀貞介紹,說道:“此襲之友也,沛國相縣人,姓劉諱馥,能略高深,遠勝於襲。來徐州的路上,路經相縣,是以襲自作主張,邀了劉君同來。”
荀貞沒聽過劉馥的名字,但既能與杜襲交好,必有實才,當下親熱見禮。
除了這些士人外,隨行同至的還有戲志才、荀彧、荀攸等人的家眷,包括荀彧、荀攸的兒子。
荀彧的兒子荀惲今年五歲,荀攸之子荀緝年紀大點,今年十六。
荀貞命人把荀惲、荀緝帶過來,見荀惲齒白唇紅,天真可愛,荀緝眉清目秀,落落大方,笑對荀彧說道:“阿惲這一來,季夏和阿左就有玩伴了。”又對荀攸說道,“卿子有父風。”
荀貞此次遣使去邀的潁川士人大多應辟來至,卻也沒有應召的。
比如胡昭,討董之際,此人去了冀州,為袁紹征辟,辭不受,又回到了潁川,這次又拒絕了荀貞的召辟;再比如郡中郭氏、賈氏,包括潁陰劉氏等幾個名族家的欲辟之人,也都沒來。
人各有志,不可能每個想要召的人都能召到,此亦不必強求。
與諸士俱皆見過,荀貞請他們入城。
回到府中,荀貞吩咐小吏請來張昭、張纮等本州名士,聚坐一堂,互道名字,認識之后,或各道鄉賢,或講說路聞,或議論時局,或談經論典,敘談甚歡。
當晚,荀貞設宴,給諸士接風洗塵。
次日,讓諸士休養了一天。
到得第三天,荀貞傳檄州中,連下辟書。
辟荀悅為州待事從事。“待事”者,不以俗務勞之,冠以此名,乃是特示以禮敬尊崇。
辟郭俊、杜佑、杜襲、荀祈、趙儼、劉馥、辛韜為州督軍從事,分掌各郡國的決曹、賊曹、田曹、市掾、倉曹、尉曹和工曹事。
辟李宣為州典學從事,使掌各郡國的郡縣學校,令州勸學從事羊琮為其輔。
辟荀愔為州儒林從事,任在敦厚徐州風化。
繁欽擅長文辭,被辟為州文學從事,責在弘揚徐州文名,并輔陳儀掌州府和幕府的文辭諸事。
又辟與荀悅等齊來的荀氏子弟中善算學的一人,名叫荀熙的為幕府少府掾,掌荀貞的私財。
此數人之外,余下來的那些士人,分以才能之不同,荀貞各任以州府、幕府的掾屬任。
此外,又辟荀攸之子荀緝為幕府舍人。
張昭的兒子張承前時舉薦了他的同鄉好友嚴畯,荀貞也一并於此時辟為幕府舍人。
辟除諸人之后,沒過多久,魯肅帶著劉曄從淮南返回。
荀貞稍試劉曄才能,喜其軍略,辟為幕府議曹掾,使參軍事。
魯肅除了帶劉曄回來,還帶了另一人,名叫蔣干,九江人士,與劉曄算是半個老鄉,故被劉曄推薦,同行至郯。
對此人之名,荀貞是“久仰”了,而在試過他的才干后,卻是頗為驚喜,此人辯才極佳,難怪被劉曄贊為“獨步江、淮之間,莫與為對”,荀貞遂用之為幕府客曹掾,使主來往賓客事。
又未久,孫乾舉薦的程秉應辟而至,荀貞試其才能,乃純儒之士,遂辟為州儒林從事。至此,徐州州府的儒林從事已有三人,分是孫乾、荀愔和程秉。
這儒林從事,看似既不參軍略,又不理政務,不過是學究之任,似無多大的用處,但要須知:所有的軍政之才,年少時都是治過儒業的,自前漢董仲舒以來,漢家雖是實用秦法,而表於外者,卻是崇儒已久,光武帝更是少習儒業,中興以來,以名教勵士,本朝士人出仕有兩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即“明經修行”,第一條就是“明經”,所以儒業精深的人士不管在士林還是在民間,都極受人崇敬,黃巾起事時,黃巾所過之地,郡縣殘壞,豪強破家,而唯獨對有名於州郡的碩儒,卻避而敬之,由此即可見德茂學深的儒士在地方上享有何等的名望。
如果把軍政比作是里,那么儒名就是表,只有里、沒有表,或者只有表、沒有里,都是不行的,就如孔子所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唯有“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這也是荀貞為何一定要把荀悅請來的一個原因。
請荀悅來的另一個原因,也可以說是主要原因,則是:儒生多了,必有領袖,而因由儒生在士林、在民間的名望之高,那么為了使自己能更好地施政,這個儒林領袖就最好是荀氏族人。
細察荀氏族中,德行、學業皆美,有資格能夠成為儒林領袖的也就是荀悅了,所以,荀貞親寫書信給荀悅,又交代州使,務必要把他請到,荀悅到后,不以州務勞煩,崇以“待事”,還要為他治靜室,聚州儒,集典籍,以供論著,這都是荀貞欲借荀悅而掌士林的一片苦心。
再又未久,華歆接到陳群的信,從南陽來至,從行的還有兩個士人。
一名韓暨,南陽堵陽人,韓信之后,家世二千石,劉表、袁術皆辟之,俱辭不就,因懼或會被此二人逼害,正打算逃遁別處,正好荀貞的使者到了南陽,南陽與潁川接壤,他素聞荀氏德名,荀貞名動海內,他更是久聞,遂與華歆來了徐州。
一名毛玠,陳留平丘人,少為縣吏,以清公稱,為避亂而至南陽,本是欲投劉表,未至而聞劉表政令不明,遂避居魯陽,陳留和潁川也接壤,如韓暨一樣,荀氏、荀貞的名聲他也是早知,於是此回亦從華歆來了郯縣。
荀貞與華歆是舊相識了,當即辟他為州師友從事,“師友”者,亦師亦友,也是顯尊崇之意。
分別試過韓暨和毛玠的才能后,韓暨有魯班之巧,荀貞因辟他為州督軍從事,使掌握郡國將作掾和水曹,毛玠以政才見長,便也與劉曄一般,辟為幕府議曹掾,使參軍政事。
群賢紛至,各有所長,一時間,州中的文政之才大大得以充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