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800章 社會大分工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朝第一弄臣

第m平板電子書章社會大分工七夕到了,這是華夏傳統的情人節,祝親們節日快樂,情場商場全都得意  “一般來說,如不深入了解,對商學院的認知就會出現偏差,其實,在商學院研究的是經濟學,而不是單純的經商之道,是一門不下于行政、律法,復雜處甚至猶有過之的學問。”

  “愿聞其詳。”

  “具體么……”趙遠志端起奶茶喝了一口,沉吟片刻,方才說道:“小弟也是聽人轉述的,還遠談不上得窺門徑,也只能揀些粗淺的概念說給各位兄臺了。”微微一頓,他突然問道:“諸位兄臺可知,商品的價值從何而來,又應該如何界定嗎?”

  “這有何難,不就是……唔”這問題看似簡單,有人脫口便欲作答,可話在嘴里打了個轉,卻變成了幾聲吱唔。

  翁舒同這個老成之人自不會那么莽撞,他凝神想了片刻,這才有些遲疑的作答道:“所謂物盡其用,商品的價值應該是由其用途而來,至于價值的界定方式……物以稀為貴,市面上越緊俏的東西,就越貴,是不是這樣的道理呢?”

  “雖不全中,亦不遠矣。”趙遠志撫掌笑道:“川中才子固然不凡,翁兄這觸類旁通的本是,實是讓人敬服。”

  “不敢當,還請趙賢弟明示。”對那些恭維之詞,翁舒同不怎么放在心上,他比較在意的是對方的前一句話。

  “翁兄,恕小弟冒犯了。”趙遠志拱拱手,告了聲罪,“認真來講,翁兄這兩個解釋是互相矛盾的。商品的價值自然是由其功用而來,但若僅次而已,那么其價格又怎么會因為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呢?再怎么稀少,其功用應該沒有變化才對啊?”

  “這……”翁舒同腦中一片混亂,對方肯定了他的觀點的正確性,然后又直指其中相互矛盾之處,無論是想要辯解,還是梳理其中關系,都需要相應的理論依據才行。

  可即便在西方,近代經濟學也是在十七世紀才露出了萌芽的,儒家盛行的華夏,對這方面有研究的人少之又少,唯一跟這方面沾邊的,恐怕只有北魏時期的《齊民要術》,或在再往前,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了。

  至少那個時代有齊相管仲和陶朱公范蠡這樣的牛人,他們在經濟學方面的研究,遠超奉行儒家的后世,同期西方根本沒法與之相提并論。

  “因為商品的價值和價格是不一樣的,價值由其功用而定,價格則由供需關系來決定,前者只會因為商品功用的適用性而發生變化,后者雖依托于價值,卻不完全與價值保持一致。”趙遠志并不是謙虛,這些概念對他來說也有些晦澀,這時解釋起來也相當費神。

  “比如米價,米是用來吃的,能讓人吃飽就是其價值所在。大家都知道,京畿的糧食對漕運的依賴性相當之大,漕運一旦有些波折,京城的米價立刻會應聲而動,大商家囤集居奇,導致米價飛漲……”

  前面的純理論說得眾人瞠目結舌,趙遠志干脆舉了個實例出來,“但實際上,米還是那樣的米,價格再貴,也得吃同樣的分量才能飽,所以說,米的價格跟價值是不一樣的,各位以為如何?”

  “似乎……有些道理。”士子們其實都是半懂半不懂的,點頭應聲時也沒什么底氣。

  “若是搞懂了這其中的道理,就可以進而討論貨幣的價值了,然后……”趙遠志不是個會察言觀色的,見有人點頭,他便不管不顧的繼續說下去了。

  當然,他想解釋也解釋不明白,他自己也不過剛有了點概念,要是真遇上較真的人,爭辯到高深點的問題上,他一樣得發懵,這樣的情況下,他也只能蜻蜓點水般的只說重點了。

  “可是,趙兄……”又是商品價值論,又是貨幣金融學,幾個西川士子都被震住了,只有左書生仍然不服氣,“你說這些是很有道理了,但是和你選擇商學院有什么關系?莫非你對這經濟學很癡迷,可依小弟之見,似乎有些不太像吧。”

  “實不相瞞,在下讀了這么多年圣賢……呃,是儒家經典,心中也是有治國平天下之志的……”

  這項質疑頗為犀利,趙遠志也是被說中了心思,他訕訕一笑,回答倒是極為坦然:“諸位應當知道,新政的影響日漸深遠,最核心的一項理念就是:術業有專攻。這項理念囊括的不單是世態百業,連高高在上的廟堂,呵呵,也是一視同仁的。”

  “趙賢弟的意思……莫不是在說,商學院的學員,也同樣有機會入仕?”趙遠志的意思不難理解,翁舒同很快便舉一反三,只是他心中的疑惑仍未能開釋。

  “可是,依照故例,學政法的可以去地方上充任吏員,推行新政,也有機會入議政院參政,但商學院……似乎跟所謂宣撫使差不多,都是發……去海外的啊?或者說,是因為李公子的身份?”

  自古以來,華夏也有王子復仇記之類的故事流傳,故事很好聽,可沒人愿意自己成為里面的配角,而且還是扮演反派的的那一方。所以,對付仇人必須斬草除根,這樣的觀念在大明是很有市場的,株連九族,也就成了對付大仇家的慣例。

  士大夫們之間的斗爭,一般不會演變成生死之仇,但謝宏不是士大夫,在傳統的觀念中,他的身份和劉瑾、谷大用這些人差不多,是弄臣。他跟士大夫之間的矛盾,是沒有調和余地的,他對付士人們的手段也證明了這一點。

  對于他放過兩大閣老的公子,甚至還將兩人引為臂助的行為,民間士林中,也有著各種各樣的猜測。其中一個主流觀點是梟雄論,即:謝宏是在效法魏武焚書,用楊、李二人做個定心丸,達到安定人心的目的。

  結合謝宏對待另一位大學士的狠辣,這個猜測倒也不算離譜。實力不足的時候,他都敢冒天下之大不諱,不罪而誅人全族,如今已經權傾朝野,再殺兩個大學士又有什么可奇怪的?

  不得不說,古人遺智確實有效。大清算之后,天下并沒有陷入恐慌,無論謝宏用心如何,這效果總是達到了的,這些猜測無非也就是茶余飯后的閑話消遣罷了。何況,將謝宏比之魏武,未嘗不是文人們的小心思,暗暗表達出的追捧之意呢。

  眼下距離大清算已經過了半年,可以說,那場風浪造成的余波,已經差不多徹底消失了,現在也差不多到了處理那兩位馬骨的時候了。

  楊慎參與的是立法工作,這項工作保密性頗強,日常都是深入簡出的,外人不知端地,無從揣度。而李兆先早在數月之前,就已經東渡倭國,這就給人留下聯想的余地了。

  “非也,非也,翁兄此言差矣。”趙遠志一口喝干杯中奶茶,將杯子推回柜臺,打了個手勢,示意廚子再來一杯,待續杯完成后,這才心滿意足的笑了笑。

  “小弟從未見過侯爺,那位大人氣度究竟如何,也是無從得知,不過,據小弟所知,包括李公子在內,倭國的一干人,將來可都是要大用的。”

  “此話怎講?”

  趙遠志美美的喝了口奶茶,悠然問道:“諸位可知,李公子等人赴倭所為何事?”

  “聽說是倭國君臣前番來朝,其意甚誠,遠不似從前般桀驁,于是,龍顏大悅,許之結為父子之邦,特遣一干學子赴倭,支援倭國建設……總之,眾說紛紜,頗讓人有些無所適從的感覺。”

  在這個時代,會關心海外事的士子甚少,縱有,也多半在江南,又或是身在朝堂的。對趙遠志的這個問題,眾人也只能以民間傳聞作準了。

  對于這項決策,多數人都覺得無所謂,比起從前的回賜制度,這次不過是出了些人手,遣了些商人,看起來不算什么。當然,也有不少自認有識之士者,覺得將天津經驗復制到倭國,有養虎為患之憂。

  “呵呵,不懂經濟學,就不知道其中博大精深之處……”趙遠志冷冷一笑,笑容中帶了一絲譏嘲之意。“表面上看,侯爺隨意在天津、旅順建了些工坊,造了些船,又招募了些人,然后天津就繁榮起來了。”

  “可實際上,自正德元年開始,侯爺就已經開始布局了。有了軍器司的積累,才有遼東的興旺,沒有遼東的鋼鐵供應,天津又怎么可能那般一帆風順?有了書院的人才,天津才有那些干吏,政是善政,可若用的是大明原先那些官吏,天津還不是一樣的烏煙瘴氣?”

  “所以說,那些自以為很懂的人,其實都是半吊子,工業也好,經濟、文化也好,都是成了體系之后,才能平穩前進的。似倭國那般,不劃分基礎工業,不研究經濟規律,也沒有技術、人才的積累沉淀,只是丟幾個工坊下去,然后就全面推行紙幣……總有一天會吃到苦頭的。”

  他這番理論,李兆先當日也曾對李東陽說過,當場就將曾經的首輔給震住了,有多高深,自是不言而喻,這時幾個士子也是被震得七暈八素的,好半天才回過神來。

  “理論是不差了,可是,以如今大明的實力,對付一個小小的倭國,又何須這般曲折啊?”

  “唉,我剛剛不是說了嗎?經濟學是很深奧的,侯爺留下的教材只能算是啟蒙的,離精髓還遠著呢。大明現在發展的這么快,相應的規制也必須得跟上,經濟學是重中之重,倭國就是最好的試驗點。”

  他一臉憧憬的說道:“今后,朝堂上的布局不會發生什么變化,六部都還在,不過,各部的具體職責,和從前就大為不同了。你們看著吧,不出五年,戶部就是那些赴倭學子的天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