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是趨利的,今天監生不認私人報坊這塊牌子,李大人也莫可奈何,這不是靠口才忽悠就能忽悠起來的。
崔先生焉能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總編夢破碎?他出主意道:“流落京城的落魄文人很多,其中不乏各地英才,東主不妨于其中招賢納士。”
白斯文擔心李大人強行利用權勢,逼迫自己離開國子監加入報坊,弄不好就從蹭皇糧的變成吃工薪的。作為一個有夢想有志向的人,他不能放棄自己的夢想,違背自己的志向。
所以白監生這時也連連點頭的勸李佑道:“崔先生所言極是,京城何處無芳草,文人士子比比皆是,督學老大人又何必單在國子監招人。”
“那不行,必須招納監生!”李佑想都不想,便堅定的否決了崔先生的意見。這不是因為他多么鐘愛國子監監生,而是出于很現實的通盤考慮。
其一,國子監即便被科舉制度擠兌的邊緣化,成為不得志秀才的集散地,但仍舊是名義上的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監生俗稱太學生,這招牌對出身科舉清流的官員而言無所謂,但在民眾心中還是有一定分量的。
如果報坊從主編到主筆,一水兒的都是正牌太學生,立刻就能夠在民眾心目中樹立起良好靠譜的形象,一文錢都不用打。
試想一下,若報坊里充斥著各種來頭的三流書生和野雞文人,那將如何?別人顯然就會先看低幾分,只當是拼湊草臺班子編寫說書段子。
其二,國子監監生里除去混日子的權貴子弟,普通監生雖然不見得水平有多高(水平高的都去考科舉了),但經過常年累月的訓練。文字素養方面都是有基本保證的。至少總不會太差。給他們規定幾條新聞寫法就可立刻使用。
這樣免去了繁瑣的考察和訓導,能夠讓報紙快速的步入正軌。若去街邊找幾個文人回來,鬼知道他們到底是什么水平。只考察鑒定就要費很大工夫。
現在李佑和國子監辦報廳打擂臺,是與時間賽跑的,沒那個工夫慢慢考察挑選人才。從國子監選拔監生充當主筆和主編。乃是最快捷省事的辦法。
崔真非有點畏難,“與其在此碰釘子,另尋他路也未嘗不可。”
“不必多言,我輩行事,自當迎難而上!”李佑斬釘截鐵道。他略一思索后有了幾個腹案,只是拿不定主意。當前先要做的,應該是去探明那個辦報副總裁官、福建道監察御史孫一江的真實態度。
最近國子監再典籍廳旁邊清空了一個院落,作為辦報廳地點,而原典籍廳只當成印刷地點。如此便將入職監生和工匠分開了。
李佑進了辦報廳院落,便見其中已經有不少監生在內了,大約都是他上次招來的那些人。總裁官石祭酒在彝倫堂有公房。不在這里。而副總裁官孫御史則在內院。
李佑又進了內院,見到孫御史。問道:“聽說孫大人還欲招納監生辦報,不知何時開始?”
孫御史想起尤少卿的教訓,對李佑既不怠慢也不逢迎,面色如常的答道:“人數肯定是不足用的,但本官才疏學淺,尚未完全理順頭緒。待到本官明了狀況,自然就要繼續從監生中擇優招納。”
李佑暗罵一句,這話聽著挑不出什么理,但說了等于沒說。只要這國子監辦報廳還有希望,監生自然就對辦報廳抱有期待,而自己那邊就難以招到人。
又提議道:“本官忝為國子監督學,也是辦過招人事情的,愿意代勞。”
“那就不必了,有關辦報的事情,本官自有主意,不勞李大人掛念。”孫大人不冷不熱的說。
話說到這里,以李佑的洞察力,自然可以分辨出來,這孫御史絕對是故意為之。而自己與孫大人往日無怨近日無仇,所以他肯定也是受了別人指使,八成就是某首輔罷。
從辦報廳出來,李佑準備離開國子監回家。回想所遇到的樁樁件件事情,李佑感覺自己周圍有一張無形的大網,仿佛隨時有可能將自己徹底包圍似的。但與此同時,卻又并未感受到致命的警兆。
細密,卻不窒息,可以擋住,卻斬不斷撕不爛。他做官以來,從未有過如此奇妙的感觸,細想之下,莫非與自己這段時間的遭遇有關系?
這些天,他被打發坐了冷板凳,待要辦個報紙,又好似處處都有可能藏著埋伏,步步都有可能被人阻擊。這種感覺,確實是前所未有的。
以前他都是要充當的狙擊手去狙擊別人,讓一個個目標被動的窮于應付,那真是如魚得水。
而現在的他似乎變成了一個醒目的目標,動輒遭到別人的主動狙擊,比如石祭酒、尤少卿、孫御史這一個個無論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
情況怎么會變成這樣?李大人有點小茫然的鉆進了馬車。在路上,他反復思索,正當心思越想越亂時,忽然車輪碾過地上一顆小石子,馬車隨即顛簸了一下,便忽然有所頓悟了!
他眼前仿佛出現了一片新天地,迷惑的感知再度通明起來,許多不解的煩惱一掃而空。
出現這種感受,說明他又領悟到了新的的境界,修為又進入了新的層次!也說明他在朝廷上下心目中的地位和威望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所以才會出現處處遭遇阻擊的感觸,這應該是很正常的現象,不必為此過于糾結,是他應該受到的待遇。如果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小螞蟻,誰會去關注他,誰會去閑著無聊阻擊他?
不是李大人自戀,他當前的處境,確實存在著幾許高層次的意味。這種四面有壓力、步步有阻力、渾身因果纏繞的凝滯感覺,不值得大驚小怪,可以說地位越高感受越深。
那些宰輔尚書級別的大佬,只怕也早就對這種感覺習以為常,并很自然而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忍受不了這種感覺的,那自然就掛冠而去、辭職回鄉。
話說在之前,李大人雖然與徐、彭、袁閣老敵對次數很多,但從未真正具備將一位大學士趕下臺的硬實力。在那些大學士眼里,也認為李佑雖然善于爭斗,但真要讓他們這些閣老倒臺,還差很多,不是李佑這個“言官”可以做到的。
但事情出現了轉折,李佑單槍匹馬的將段知恩放倒,是他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扳倒大人物。從這之后,大佬們對李佑的心態就徹底起了變化。
正式承認李佑具備了足以使大學士和尚書這個級別大佬倒臺的殺傷力,也相當于變相承認李佑成為同量級的對手。
要知道,將李佑的聲望、財力、才干、關系網、與皇家長公主的密切聯系等等因素總和起來,他的綜合實力堪稱是極其強大的。要職位有職位,要關系有關系,要錢有錢,要靠山有靠山。
關鍵還在于,這個綜合實力很強的人是一個死對頭!幾位閣老中,誰能對此徹底放得下心?故而徐、彭、袁等閣老很有默契的聯手將李佑送到右檢校僉都御使、提督國子監學政這個冷板凳上。
盧閣老雖然有心相助,但面臨寡不敵眾的局面,最多也就盡力幫助李佑爭取更可能多的條件而已。
對此經驗豐富的盧老大人哭笑不得,這同鄉晚輩也太有出息了,才二十出頭的五品,就能吸引其余閣老的組團圍剿,叫他只能望而興嘆。這是他涉足官場四十幾年來所見的唯一例子,是空前也是絕后了。
在官場上,再有前途、有才干的優秀官員,坐上幾年冷板凳,那也有很大概率變得沉淪下去,官場永遠是新人輩出、時不我待的。這便是幾位大佬對李佑的期待。
正因為李佑不甘心于此,才導致他生了辦報的念頭,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辦報來控制輿論、擴大權力,并扭轉局面重新回到權力場的聚光燈下。
認識到了輿論陣地的重要性,也對李佑的綜合實力具有深刻認識,幾位內閣大佬們怎么會放任李佑自由辦報?當然要想方設法的制造難題進行阻擊,最終讓李佑隱隱約約體驗到一絲類似于“高處不勝寒”的感受。
想通了種種關竅,李佑頓感豁然開朗。連這種局面都忍受不了,那還是趁早回家種地的好,既然地位拔高后就是這種感覺,那就來罷!
回到家中,天早已經黑了,李佑下了馬車進入大門。門子迎上來稟報說:“傍晚時,禮部朱部郎打發了人來傳話,說是有人上疏彈劾你。”
即在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內,李老爺好像早就預測到會遭遇此事,又問道:“彈劾我什么?”
門子答道:“彈劾老爺你這段時間違反規矩,以官員身份公開從事經商活動。”
李佑忍不住笑了幾聲,惹得一同回來的崔先生不明所以,便問道:“東主為何發笑?”
“虱多不愁債多不癢,也不差一個彈劾!”李佑不在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