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二十九章 金融改制,工業正起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草清

草清第六百二十九章金融改制,工業正起第六百二十九章金融改制,工業正起  圣道九年,英華一國天災不斷,再加上工業剛起,蒸汽機轟鳴著攪碎國中人心,“論”大行其道,一國輿論都在問責。

  誰來背責?當然不是皇帝,皇帝已還了相權,還將一些議事權給了東西兩院,這幾年已不太過問內政,怎么也輪不到皇帝背責。

  那么得了相權的內閣,就是最理想的背責人選了。三月中,各家報紙都開始追責李朱綬,說首輔唯唯諾諾,只重調和,不重開拓,出了事也沒周全的應對。更有人翻出老帳,說李朱綬這屆內閣一上任就建議南北議和,徒讓滿清又喘息四年。靠著江南得利,滿清現在休養生息,已是兵強馬壯,異日要復華夏,所費力氣,所流血汗,十倍于前。

  在這滔滔問責聲浪中,首輔李朱綬和次輔劉興純,以及不少閣臣都不得不自辭背責。皇帝循著舊例,挽留了三次,最終認下了。

  內閣雖已有相權,但人選還是由皇帝來定。第二屆內閣由一位首輔和兩位次輔組成。首輔是湯右曾,次輔是范晉和鄔亞羅。

  李朱綬本就是“清官”,因此湯右曾的出身已無人在意,他本質和李朱綬一樣,擅于調和,在朝堂和地方很有名望,而因他更重民情,民間輿論也很推崇。唯一有些不滿的是工商聯會,他們希望有出身工商的閣臣任首輔。但他們靠著西院,本就跟政事堂唱對臺戲,湯右曾路數跟李朱綬差不多,也就沒什么鬧騰。

  如果說湯右曾是又一個糊墻匠以及預備黑鍋,那么兩位次輔就是干實事的,他們二人亮相,在尋常人眼里,就意味著英華國策有所更張。

  范晉,早前棄文從武,輔佐皇帝一手培養出英華陸軍。之后轉任江南行營總管,確保英華江南攻略順暢進行,文武兩面經歷頗足。現在升任次輔,民間推測,是要加強政事堂與樞密院的聯系,以備隨時爆發的大戰。

  而鄔亞羅本是工部尚書,鳳田村老人,學問不深,但很懂工坊利害。他升任次輔,是因應英華工業崛起,確保工業資本、工坊主以及工人的利益。這個變化才是內閣調整最關鍵的一項,但不管是朝堂還是民間,能看透這一層的人都極少。

  “我這個前任次輔為什么來江南?請在座諸位回憶一下,在任次輔之前,我管的是什么?沒錯,管的是內防!官家為什么要把我放在江南?好了,諸位心中明白,嘴里就不必說出來了。”

  江南行營,劉興純正在發表就任講演,聽到他這話,官員們神色激動,難道朝廷是要準備吃下江南了?

  見眾人舉目相望,滿眼都是興奮,劉興純皺眉道:“你們在想什么?別想岔了,我又不管軍務。收不收江南,是官家和樞密院考慮的事。我來江南,是要保證資本和商貨之潮不會沖亂江南,就算亂,也要讓這亂有益于我英華!”

  商貨之潮?難道以前的商貨洪流都還是小的?

  眾人份外不解,這四年來,英華的商貨橫行江南,鹽米、棉布、鋼鐵,甚至煤和煤爐,都從英華滾滾而來。按龍門海關的統計,圣道八年,從英華輸入江南的商貨總值高達七百萬兩,而出江南的商貨總值也有四百萬兩,算上流通商路,最終攪動的江南銀錢估計七八千萬兩。跟英華一國的商貨總值相比,雖還只是很小一部分,但對江南來說,兩成多的商貨已跟英華掛上了鉤,這還不夠?

  “官家昔日有云,謀食于外,江南雖不算外,但親疏有別。眼下國中天災四起,人心搖曳,既要安內,也要變天災為機,為一國謀利。因此這江南,也將成國中泄洪之地。至于這是怎樣的洪流,我們很快就能看到。我們和劉總管在江南的任務,就是確保這番動蕩,不至引發南北大變局。”

  宋既的聲音響起,這幾年他在江南,一方面研究資本往來,一方面襄贊行營事務,對劉興純來江南的用意理解得很深。

  劉興純點頭道:“洪流來自三方,一方是銀錢,一方是商貨,還有一方就是人心……”

  浙江石門縣,縣城比四年前熱鬧了許多,一條大道自城門口破開,向東面伸展而去。這條三合土鋪成的大道,是城中新貴張三旺出錢修的。

  張三旺的宅邸就在城中最繁華之地,跟縣衙隔街相望,此刻他身著大紅精織暗紋綢襖,揮舞的雙手套著八顆金玉相間的扳指,正在書房里訓著自己的兒子:“別聽那教書先生的胡言亂語!跟他學認字就好!什么四書五經,學來能頂飯吃!?不是念著龍門的學堂連鄉巴佬都收,我早把你送去龍門那讀書了。什么?龍門那也教四書五經?呸,你一個混小子哪知道龍門的事!”

  正說得興起,仆人來報,說王之彥王先生來訪。

  張三旺頭都不回:“王先生是誰?不認識!肯定又是來打秋風的,趕走趕走!”

  仆人還沒反應過來,張三旺自己反應過來了,啪地打了自己一個耳刮子,一邊向外沖一邊嚷嚷道:“不是劉先生么?怎么用回本名了?該死該死!”

  來人正是他的上家,江南鹽業公司管事劉文朗,本名叫王之彥。

  客廳里,被張三旺送入上座的王之彥淡淡地道:“托了行營和公司的福,江浙總督李紱也給面子,暗地把我的家人活動回來了,從現在起,我再不用化名。”

  再看了一眼束手謹立在一邊的張三旺,暗道此人雖為人粗疏,暴富之后不太懂收斂,卻還知恩義,依舊能用,王之彥再道:“眼下我英華一國在江南正有大動,你愿不愿趁勢而起,打下百年家業?”

  張三旺兩眼圓瞪,頗為激動地道:“朝廷是要收江南了么?太好了!別的不敢說,只要定下時辰,我老張親自帶隊,三兩下就把縣衙給砸了,迎朝廷大軍入石門!”

  王之彥咳嗽連連,搖手道:“我又不是朝廷命官,怎會給你交代這事?再說朝廷也不是來占江南,而是要大泄商貨。聽說你現在不僅在作鹽生意,還在買賣糧米,南洋米業公司希望從石門縣入手,將糧米生意鋪到杭州,你有沒有興趣?”

  張三旺燦燦一笑,摸著腦袋道:“糧米生意,不過是跟石門幾個糧商搭伙在作,他們就靠我的名號,能在厘金局那少報一些貨量。這生意動靜可大,我手頭可沒那么多銀錢來作周轉。”

  看他眼中熾熱,就知道其實是很希望接下這生意。這四年來,張三旺和所有江南鹽代一樣,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盡管清廷設了厘金局,要在他們身上抽成。可沒有損他們的大利。鹽代和其他商代一樣,有價格極廉的英華商貨支撐,抱著以和為貴的心態,他們也樂得付一些“買路錢”,換得商貨通行四處。

  王之彥道:“少銀錢沒什么,南洋米業可以用銀錢入份子,也可以通過南洋銀行給你放貸錢,年息一分九厘。”

  前者是鹽業生意的老套路,現在張三旺的生意,還有兩成是新組的江南鹽業的份子。而后者則是新法子,張三旺心頭一喜,能給他們江南人放貸了?年息才一分九厘,江南民貸最低都是一年三分。

  王之彥點頭:“沒錯,你們江南商代現在不僅可以在龍門的各家銀行辦貸,還可以在銀行和票行辦銀票和匯票。”

  張三旺喜上加喜,銀票也就是銀行券,各家銀行所發,匯票則是行間結算。之前這些業務,都只針對英華商家,對他們江南人可不開放。他作生意時,王之彥對他可以用銀票匯票結算,他對下家卻只能現銀交割。如果他也能開銀票和匯票,跟下家都免了來往現銀的麻煩,那可是極大的便利。

  張三旺恭謹地再問:“先生您看,我是繼續用福興銀行呢,還是選其他銀行?”

  王之彥的真正東家是盛良鹽業,在福興銀行有份子,所以鹽代早前都將現銀存入福興銀行。但說到具體生意,王之彥身為最早進入江南的工商人士,也有自己的一番生意。各家銀行都在拉現銀存單,保不定王之彥是想讓張三旺換銀行。

  王之彥搖頭:“無所謂了,之前兩院剛核定過了《銀行法》,開始推聯票,這種聯票在哪家銀行都能兌付,最適合你們這些作小生意的。”

  聯票……

  張三旺沒太懂,思緒也被后一句話拉住了,小生意……自己加上下家,每年十幾萬兩的流水,在王先生眼里也就是小生意,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啊。

  在石門縣人眼里,張三旺是個了不得的大人物,而在王之彥眼里,他也就是個普通的渠道商。當然,在江南行營的眼里,江南鹽業,也只是一個小角色,而到了英華朝堂,跟布局全國的金融新制相比,江南也只是地方一角而已。

  圣道九年四月,《銀行法》在英華施行,一種叫做“聯票”的小額定額銀票開始在國內流通,江南行營也發布了《銀行法江南條例》,將其推入江南。這種印刷精美,紙張厚韌,絕難仿制的銀票,分為一兩、十兩、百兩三種,屬于見票即付的不記名通用銀行券。這看起來像是元明時的錢鈔,但背后的運轉機制卻大不一樣,這是國家牽頭,民間分責,上下一體推動的信用貨幣。

  這種銀票是英華銀行聯合所有民間銀行推行的,初發五千萬兩,與各銀行的銀票匯票業務并存。英華銀行要求所有民間銀行在英華銀行存下兩千萬兩現銀,以備現銀不足以兌付時,可由英華銀行匯票進行轉兌。

  民間銀行欣然接受這一法令,根據法令,英華銀行將退出民間業務,作為一家管銀行的銀行存在。

  這項法令是計司早在幾年前就擬定好的,但因為各業蓬勃發展,對銀錢來往的狀況一直掌握不足,心里沒底,沒有機會實施。眼下趁天災四起,工業勃發的關口,以金融改制為門,進行國家經濟的整體調控,正當其時。

  而在江南,資本大潮隨著這項法令的頒布,聯票的推行,轟然涌入,將原本商貨殖民的步伐,進一步推動到資本殖民的階段。之前幾乎所有商代都仰賴英華資本周轉,而現在,聯票的流動,將更多江南銀錢,卷入到了英華的各家銀行,由此命脈也交到了英華金融的手中。

  這是江南大潮的第一步,在李肆前世,歐羅巴列強從資本層面侵蝕華夏,都是以這一步而入。買辦之所以會成為買辦,完全為列強效力,是因為他們欠列強各家公司的錢,是因為沒有列強各家公司提供周轉資金,他們就無法作生意,無法討生活。

  現在,江南商代,甚至江南商代的下家,那些來往于鄉間街市,將各項商貨組織起來,或外賣,或內銷的商人們,他們也成了這樣的買辦,他們都得靠著英華資本活著。

  這還僅僅只是商人的一面,在另一面,不止是江南商人,連英華商人都開始感覺到,他們漸漸難以主宰資本,一個新的怪獸正在崛起,正蹲在了他們的腦袋上,把他們變為下家,他們還得仰受這頭怪獸的鼻息,這就是工業。

更多到,地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