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為父母官?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草清

  跟天王府參議和尚書廳戶科興科算定田稅數字,審核他們擬定的公所、公局和票行相關章程,忙了好幾天,李肆睡眠嚴重不足,今天這縣事會議,他著實有些辛苦。

  程桂徑正在繕錄電白縣實征收錢糧數,該縣實征銀糧地,也就是稅田,大約為十二萬畝,征銀六千兩左右,因為該縣很早就施行丁隨糧走,又有一千兩出頭丁銀攤入,這就是七千兩,另外還征糧食五千石,以前都是被縣里折色算銀,大致是四千兩,算起來正稅就是一萬一千兩,電白縣的正稅基本是廣東一省平均水平。

  這個數字巡撫和廣州府衙門都有,程桂好原就是戶房書吏,填起來毫不費勁。可在縣衙實征一欄,他犯了躊躇,他知道之前收了多少,但他拿不準新朝的態度,畢竟縣下實收,就是一縣經費,同時也是縣官自己的小金庫。照實報吧,這個新朝廷是不是要喜上去?少報吧,新朝照這個數字核查,以后自己要吃掛落。

  他環視左右,發現不少人也跟他一般犯難,電白縣所收常項是火耗、契稅、牙稅、市稅,但這也只是明面上的,實收的時候還要加浮,這部分加起來已經超過正稅。至于商人胥吏民人的各類孝敬,一年又得上萬,這都是不主動伸手就有的,除開應付自己的差事,孝敬上官和府憲衙門,一年落下三五千兩銀子,那是絕頂清官……

  眼見程桂徑的筆在縣衙實征欄停下,眼珠子滴溜溜轉著,族兄程映德嗯咳一聲,低低附耳道:“莫想多了,照實在數字來。”

  程映德參加過之前的定策會議,各縣實征銀錢數字也早由各個渠道被李肆掌握,如今李肆要這些署理知縣再寫一遍,不過是看他們踏不踏實。照實寫的未必可靠,不照實寫的,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都不可靠。

  得了族兄的提醒,程桂徑心豐有數,老老實實填好了數字。

  這一項完成后,程映德等一干尚書廳戶科主事就開始忙活了,核對數字,標注問題,然后再將各縣領受的田稅數字妾下,程桂徑一看。兩眼差點一黑,兩萬一千兩!這新朝太狠了吧,真要把地方雜派全卷上去?

  程桂瑟是不敢發話,可有不少署縣事卻忍不住叫苦了,朝廷要如此重壓州縣,他們這些縣官就算無心貪吝,也要為縣治考慮,大膽的人更是當堂出聲。

  “天王昔日在永安言明,要讓民人勤勞即能得富貴,善良就能行天下,巴某愿為這新立英朝效力,正是感佩此言。卻不曾想,今日親見,天王治政,竟是比滿人還要苛酷!巴某雖卑渺,卻不愿助紂為虐,李天王在上,巴某告辭!”

  一個人起身拂袖,慷慨陳詞,腳下卻沒有動,看來是做好了被周圍黑衣禁衛拿下的準備。

  巴旭起?

  李肆這才認出他來,這不就是當日永安之戰里,自告奮勇入城抗賊的永安縣永么?現在……

  劉興純附耳嘀咕道:“之前他被清廷轉調署陽江知縣,舉事后他帶陽江縣投誠,想著永安民人跟他關系不錯,房參軍說降永安后,就把他調到永安署縣事。”

  署縣事的調動,李肆肯定是簽章認可了的,可他哪里記得那么多,必須得人提醒。得知這一番來往,李肆感覺這個巴旭起還真是一腔赤誠,可用。

  “當庭呱噪,降一級任用!”

  李肆悠悠說著,然后見堂下眾人,包括巴旭起都是茫然,暗道自己這小小幽默還真是無人能懂,訕訕地摸摸鼻子,話入正題。

  “這個數字是把以前的正稅雜派,都含在里面了。讓你們看這數字,也并非給你們下錢糧定額,而是讓你們清楚治下一縣民人的實際負擔。從今往后,你們縣官,再不管課稅之事。”

  這句話像是凜冽風暴,還裹著兩個風眼,眾人剛被第一個風眼,也就是所有課派都以此數字為限而震驚,接著的第二個風眼,說什么縣官不管派課,更是讓眾人差點暈了過去,都恨不得掐掐自己,想確認是否正在夢中。

  巴旭起無力地張合著嘴巴,好半天才艱辛地開口問:“那我等縣官,是要做什么?”

  李朱綬站了出來,官府下鄉,調理縣官職責,已經預定由他主事。

  “明日開始,你等署縣都要上課,將縣官所管之事,一一學來,到那時的”,…”

  李肆揮手止住李朱綬,此時說個大概,也能讓大家心里有數。

  “在此我先簡述,你等署縣,就是要當好這一縣的父母!”

  自秦之后,縣官就是歷朝最基層最重要的親民官,“父母官”的比擬根深蒂固,李肆揚起這面熟悉的旗幟,眾人卻還是不懂,這不跟以前一樣么?

  “未聞有抽榨兒女脂膏的父母!”

  李肆淡淡說著,現在當然不可能指望民選地方官,但從權稅層面分割地方官職責,讓他們專心于政事,卻是為這個目標奠定基礎。

  “父母是怎樣待兒女的?供吃供穿,言傳身教,助其心正行端,扶其自食其力。民與官自然有所不同,民本就自食其力,反是官要靠民供養。但小民識短心淺,正如未成年之兒女,須得你等縣官,盡心于教化之事,助其各展所長,謀食安居,這才是父母官!”

  “昔日歷朝,讓縣官一面派課,壓榨小民,一面教化,為小民謀福,這二事南轅北轍,逼得縣官只能顧上一頭。如今讓你等縣官不管派課,只專心為小民謀福,做好一縣父母,此事,你等愿行否?”

  李肆“苦口婆心”地嘮叨著,當然他這話也有粉飾的成分,縣官還是要管派課的,比如跟縣公局周旋田稅總額,監察本縣完稅狀況等等,但確實不再管具體的征稅事務。

  聽了李肆一番話,堂中諸人只覺心胸滌蕩,這新朝的縣官,竟然是個專掙賢名的閑官?

  巴旭起深吸一口氣,大聲道:“巴某愿行!”

  他很激動,原本已經失望透頂,現在看來,竟然是沒搞明白新朝的路數!

  李肆朝他笑笑:“你作不成縣官了……”

  巴旭起和眾人都是一愣,心想李天王也真是小氣,當場就算賬。

  “你去管惠州一府的縣官,只是剛壽你當庭呱噪,就給你降一級,從四品。”

  李肆的小小捉弄終于顯效,眾人又是羨慕又是好笑,噗哧之聲不絕于耳,巴旭起是又尷尬又感動,再不多言,一揖到底。

  接著這些縣官又轉了心思,聽李肆這話,他們地方官的品級,還是沿用滿清的設置?那么俸祿呢?如果還是沿用之前的俸祿,又不讓他們管課派,那么這官可真是苦官了。

  見眾人臉上又浮起憂慮之色,李朱綬很懂他們的心思,嗯咳一聲,代替李肆開始簡述。

英朝的縣官,本質是一個和事佬,外加引領一縣發展的規劃你,首要職責是調解中冇央、地方和縣民之間的各類矛盾,其次是規劃一縣發展,為民人謀福擴展空間,考察他們業績的指標,也從錢糧是否足,刑罰是否少等等,轉為類似“安居率”、“就業率”、“物價水平”等等指標,這一套東西,自有之前青田公司公關部那些掌柜出身的中冇央官員來制它  李肆不僅將課派之責從他們身上轉移到公局、票行和縣恭下的戶房到中冇央的戶科,還將刑罰之責也從他們身上剔除了。對比歷代主責就是錢糧和刑名的縣官,他們這縣官,還真是有名無實,這實際是李肆在奠定日后分權社會的基礎。

  當然,由此一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也就成為歷史,畢竟縣官手上的權大多被事務官聳割掉了,

  李肆當然不會學著朱元樟那樣,要求官員都當不食人間煙火的圣人,至少得讓官員們衣食無憂。導此同時,因為官吏一體,那就得給原本的吏員留出足夠的上升空間,讓他們不再拘于一地一職。

  所以這英朝的縣官,品級定得很高,原本明清的縣官一般都是正七品,而英朝縣官則是從六品起算,最高能到正五品。

  從六品縣官的職俸定為每年二百兩,二十兩為一臺階,正五品為二百六十兩,不再發祿米。

  “縣官不必再擔負縣衙雜支,甚至也不必聘請幕友,這二百兩足矣花銷,……”

  見堂中諸人眉來眼去,顯然是有所顧忌,覺得這點銀子不夠開支,李朱綬如此提醒著,然后丟出了另外一塊蛋糕。

  “這還只是職俸,諸官另有祿俸,本朝待士大大將如宋時,諸位自可心中有數。”

  李朱綬這話說得眾人都是心頭一振,要學宋時!那么這縣官就只是差遣,他們還有食祿本官!

  這一套正在醞釀中,英朝當然不會學宋朝,搞什么疊床架屋,但職務、品級和散階分開,未來還有封爵,這幾項分立,配合監察體系的完善,加上更細致的分權,貪腐狀況將會限制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

  第二天,巴旭起等人開始上課,大致聽明白了縣官所主之事后,心中再度震撼難平,意識到這英華新朝,竟是要行絕古爍今之政務改革。

  以縣官為載體,李肆這一套地方政務改革,讓昔日浮在表面的文官感覺自己被壓進了土里,沉在水下的吏員們感覺被挖出來曝光烈日。原本重點是攤丁入畝,卻擴展為官府下鄉,官吏一體,權稅分離的大行動。

  整套措施的核心思想是三點,一是引入公局,一是引入票行,從政府層面看,這兩策都是降低征稅成本,提高效率的措施。第三點則是靠官府下鄉和官吏一體,讓政府能深入到更細的層面,來推動發展,調控社會。

  “哪里來的那么多人?”

  這是巴旭起最大的疑惑,每縣官員一二百人,全省兩萬,哪來那么多讀書人當這些官?

  “每縣吏員不下數百,擇其善者而任,足矣。我也知根底,吏員出身微薄,世代盤踞鄉里,以權榨錢,品性堪憂。但此策是將吏員拉出潛地,也給他們一個做官的前途,擺在明處,總是比過去強。而且新朝初立,威懾甚重,小人也不敢太過放肆。待時勢成熟,其他讀書人也不得不投身而入,自不必憂慮無人做官。”

  李朱綬的解答很周詳,巴旭起和眾人的擔憂也消去了大半。

  “縣下諸事之費,若是都靠公局來籌措,萬一公局推諉抗稅,一縣之事不就荒廢了嗎?”

  巴旭起接著問,這個問題李朱綬心里也沒底,找來了負責推動公局建設的彭先仲。

  “你等縣官,就是要向一縣之民的代表,也就是公局說明,如何才能讓鄉境安寧,農桑興旺,民安各業。比如造橋修路,比如守望相助,都得靠你給民人解釋清楚。期間種種技巧手段,最好多向商人學學,學會把你們對一縣之政的構想賣出去,讓民人出錢來買這理想之政。”

  彭先仲開口就是商人調調,巴旭起等人聽得又是皺眉,又很有感悟。原本歷代縣官,也都有這一職責,可惜更重要的職責是收稅,現在專心于此,還真是可大展拳腳的舞臺。

  “你們是幸運的,你們是最早一批政務官,以后的政務官,那都得在事務官上磨礪一圈了,才能坐上你們的位置。

  彭先仲露了底,其他的官員都是各管一攤專業事,縣府這些主官都是要周旋各方的,用以前那種光讀圣賢書,沒有實際從政經驗的書生,根本就擔不起這職責。

  聽到這話,眾人都面有得色,這就是早從龍的好處。

  元宵將近,這幫縣官依舊在廣州苦讀,各路人色都來講課。蘇文采是講未來的政務運作流程,李朱綬是講如何在鄉鎮區組建基層官府,彭先仲是講如何組建公局。原本青田蒙學的頭目,現在中書廳籌備國子監的劉興兆講如何推動縣級蒙學建設,正籌備醫衛署的蔡郎中蔡蒙講如何建設縣級衛生醫療體系。領受改造滿清汛塘體制,將驛站和汛塘分設為民驛、軍驛和巡駐內衛體系的劉興純則講一縣保境安民的工作。

  巴旭起這幫署縣腦袋被洗得七零八落,只能一個勁地猛記筆記,后面再慢慢消化,得虧大多數人都是吏員和末官出身,經得起煎熬,換作其他書生,還真是堅持不下去。()本文字由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比毗)、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有朋友說治政這里寫得太課本化了,要故事。故事會有的,但匪頭不想等到寫故事的時候才來四嗦一大圈,而且很多政策需要把脈絡交代清楚。這就像是咱們討論滿清的時候,都大概知道滿清政府的運轉。如果匪頭不把這英華政府的運轉說清楚,那故事也就沒了骨架支撐,所以這幾章就如同之前談天道一般,有些硬邦邦的,大家見諒。不過為免大家看得生厭,更細致的設置,就丟到本書相關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不好意思剛才那章少了一段結尾,這次補上,對于給大家造成的麻煩,在這里給大家謝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