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32 水軍 Ⅱ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蟻賊

  與中華相比,日本列島譬如海上的盆景。

  生長在盆景之中的倭人,面對天朝上國,就像是井底之蛙突然見到了廣闊的天空,難免自卑且惶恐。惶恐到了極致,就是傲慢。可以理解為一種偽裝的自我保護,也可以理解為極端壓力與恐懼之下的索性逆反。

  由劉楊領著,初次登陸平壤的幾個倭人,留著獨特的發髻,帶著標志身份的武士刀,懷著如此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態,踏上了往去平壤的道路。

  他們走的路與山東匠人、江南流民走的并不一樣。

  外來的匠人,除了擅農事的專有一個農營,負責各地棉花種植并及農業研究之外,其余皆歸行樞密院管轄,領取了許諾的賞賜,比如土地、抑或銀錢之后,一律劃入軍中匠人營。

  流民歸左右司管,全部安置地方,或融入高麗村子,或建起純粹的漢人村落,由合作社統一分配種子、農具、耕牛,凡所耕種田地,三年內,收成與行省六四分成,三年后,土地歸本人所有,同時,賦稅降至三成。

  來的流民,九成沒有家眷,都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別說六四分成,更別說三年后土地歸本人所有,兵荒馬亂的,有口飯吃,就很不錯了。沒有人提意見,全部無條件接受。

  隨著到來流民數量的漸漸增多,同時,大量高麗人抽調從軍,海東漢、麗比例嚴重失調的局面,慢慢地得到了扭轉。當然,這都是后話了。

  暮色緩慢而堅定地深沉起來,二月中旬的風,帶了點暖意,涼涼的,拂面不寒。路邊的樹木,泛起星星點點的青翠,像羞答答的小姑娘,雖無陽春時的韻致,更無盛夏的風情,風一吹,也能沙沙地輕響。

  劉楊一行,走的并不急。

  鄧舍有過交代,倭人狡詐、殘而能忍,難以馴柙。對付這類人,不可單純以懷柔之策,需得適當地示之以威。何以為威?不外軍力之強大,國力之強盛。適才在港口,倭人們已經稱贊了戍衛軍隊的精悍、干練。平壤一向是行省施政的重中之重,剛好趁此機會,再給他們見識一下海東國力之強盛。

  遠近觀望,村落座座。

  一塊塊分割整齊的農田,耕種下的作物,不少探出了頭,長了好高一截,彌漫著清新的氣味,暮色里,越發地翠綠。炊煙四起,晚歸的農人結伴而去,其中有個老者,手牽耕牛,肩頭荷鋤,意態悠閑,且行且歌。

  那幾個倭人側耳聽了片刻,聽那歌詞古樸,辨其話音,卻不是高麗歌謠。一人奇道:“請問劉君,唱歌兒的那老兒,可是漢人么?”

  “不折不扣的高麗人。”

  “怎的卻唱漢兒歌?”

  劉楊笑道:“次郎君,麗人怎的就不能唱漢人的歌謠了?我們漢人與麗人,本為一家,同文同種,譬如兄弟。即便韃子,不也視高麗人為漢人么?唱一唱漢人的歌謠,有甚么可驚奇之處?”

  鄧舍搞漢人,主要從文化上下功夫,民歌也為文化的一種,民俗尤其更為重要。

  左右司里邊,有專職辦這個的,每天沒別的工作,就是下到民間,以說書的形式,給高麗農人講古。以中國對高麗的影響為主,例如端午等的來歷,——高麗人也過端午的。以在中國做下一番功業的高麗人為輔,這個難找了點,不過翻揀史書,總能找著幾個。高麗崇佛,例如不少的留學僧,在中土學有所成,回去遂成一代名僧。以此來增強他們的認同感。

  順便,有時也會教高麗人唱些歌謠。那老者會唱幾句,不足為奇。

  叫次郎的那倭人,全名藤次郎,即為藤光秀的哥哥,現下鄧舍手下最大一股倭寇的頭目,已經任了海東行省的軍職,比較別的幾個倭寇團伙,接近半收編的狀態。他去過雙城不少次,來平壤這還是頭一回。

  他以前劫掠,多在南部,雖幾次深入腹地,可都是忙著殺人放火,哪曾似這般大搖大擺,輕輕松松的游覽過?看什么都新鮮。

  忽然間,一陣悠揚的鐘聲,順著晚風飄蕩過來。他急忙抬頭去看,見前邊不遠,路邊矗立了一座高大的房舍。鐘聲,就從那里傳來。房門打開,一二十個年歲不大的小孩子,一窩蜂地簇擁而出。

  孩子們后邊,追趕出來一個儒生打扮的中年人,不住口地叫道:“慢點走,慢點走。小心摔著!”孩子們立住身,轉過來,排成隊列,恭恭敬敬地向那中年人鞠了一躬,童聲清脆,一起說道:“先生請回,明日再見。”

  那中年人整了整衣冠,也是作揖回禮,道:“明日再見。”

  一個大人,一群小孩兒,舉動頗是有禮。對答完畢,他們看見了劉楊等人,小孩兒避開一邊,指指點點,爆出歡笑,打鬧著去了。近日來,外來的人極多,那中年人見怪不怪,微微抱了抱手,自轉身回屋。

  藤次郎原為武士的出身,識得幾個漢字,走到近處,屋舍上掛一橫匾,認出來村塾兩字。他了然地點頭,道:“這是村學了。”

  走不出十里地,路邊又見一處相似的房舍,大約他們路過的晚了,房舍內空空蕩蕩,透過窗戶去看,桌椅齊全,顯然又是一個村塾。藤次郎不由驚訝,道:“十里一學?料不到平壤文教如此之盛!太平年月,怕也不過如此。”

  劉楊含笑不語。

  他倒是有心賣弄,可惜這些村學,大多是在年后建成的,他一直處在海上,熟悉水情,對此不太了解。

  年前,鄧舍征召了一批高麗文士,除去少數拒不合作的,大部分皆因為懼怕、又或投機的心理而甘愿臣服了。鄧舍選其有才干、名望的,放入清華館,給其清要的職務,觀其行,聞其言,留待后用。才干不足、名望也不足的,安排入儒學提舉司,隨后廣興學校,每建成一處,就選一人前去任課。

  倒也并非十里一學,而是一個合作社一處學校。人煙稠密的地方,合作社多,學校也多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合作社少,學校自然也少些。

  每十所學校,必有一個學正,由識字的漢人擔任之,不需講課,日常的職責,在巡查、監督、協調、上傳下達。凡學校授課內容,需用漢話。高麗文人懂漢話的多,即便有不會的,他們日常所用,皆為漢字,學起來也快。

  學校的教材,統由儒學提舉司編纂。有《樸通事、《老乞大這類的現成教材,編纂起來不難。無非刪去其中蒙元的色彩,加入漢、麗一家的說辭;少點大道理,多些有關農業耕作的知識。

  平常的農家,顧得上吃穿就算殷實了,沒有閑錢供孩子讀書。因而,學費全免,合作社只需要供應先生的吃穿就行了。先生另有俸祿,由儒學提舉司發給。同時,照顧到農家的辛勞,開課只在農閑,農忙的時候,不強求。但是,有一點,農閑之時,所有十六歲以下,六歲以上的孩子,必須要去聽課。

  孩子很重要,如果能先亡其史,然后再能把下一代爭取過來,這個國家也就差不多算消失了。為了保證先生們,任勞任怨,盡職盡責,鄧舍規定三年一轉,考核優良者,愿意的,提拔為吏,不愿意的,賞賜銀錢,許其回鄉。

  港口距離平壤,有好幾十里地。劉楊看看天色,暮色逐漸轉入夜色,手搭涼棚往前看,隱約可見一點城墻。他加馬一鞭,道:“諸君,走的快一點吧。入夜前,咱們得到達平壤。省的關了城門,又要麻煩。”

  幾人紛紛應是,打馬催促,未及三二里,大道上迎面跑過來了一群人。

  人數甚多,粗略一看,不下三四百。打頭的是個軍官,喊著口號,其它人排列整齊,一邊跑步,一邊跟著高聲喊叫。四百來人一起叫喊,聲音非常大,驚動的宿鳥亂飛。嚇了眾人一跳。

  有不懂漢話的,安撫住坐騎,問道:“他們在喊甚么?怎么唱歌似的。”

  劉楊指揮著眾人,給他們讓路,回答道:“本來就是歌兒。唱的是: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像首歌兒。……”

  煙塵滾滾的,這群人奔跑過去。路過倭人身邊時,沒一個轉頭去看的,一個個目不斜視,精神百倍。跑動間,依然保持行列的秩序。

  藤次郎問道:“這是平壤的駐軍么?定然是晚間的操練了。”

  “操練沒錯,卻不是平壤的駐軍。他們沒帶兵器,……,”劉楊指了指隊首的旗幟,道,“瞧見了么?旗上的圖案。代表軍屯。他們是附近軍屯所的人。要是駐軍操練,不會不全副武裝,早晚負重拉練,至少各三十里。訓練強度,軍屯所遠遠不及的。”

  幾個倭人乍舌不已。軍屯所,顧名思義,軍事編制的農夫而已。一群農夫,就能保持這樣的紀律,并且堅持每日的操練不懈。實在不能想象,正規軍隊平時的訓練,又會嚴格到怎樣的程度呢?

  藤次郎贊道:“不愧百戰強軍。”

  入夜前,眾人總算趕到了平壤城下。

  城外護城河新近才擴,足有十丈寬度,水深不見底。城門外有寬敞的橋梁可供通行,城高且厚,垛口處,隱隱可見強弩、火炮。盔甲鮮明的士卒們,巡邏其上,有些城頭,已經打起了火把、掛起了氣死風燈。

  天色雖晚,城門口熙熙攘攘的,出入的行人很多。

  倭人們仔細觀察,出城的,多為百姓打扮,入城的,很多商人打扮。有人問道:“劉君,你剛說城門就要關了,怎的還有這恁多人出城?”

  “如今二月,青黃不接。不少百姓沒有飯吃。我家丞相大人以工代賑,組織人手,或于鄉間挖掘水渠、或者整修交通干道、加固城池。出城的百姓,就是干完活兒,才領過飯食,回家的農人。”

  眾人一看,果然不錯。出城的,有的提了籃子,有的頂著小盆,里邊帶的,盡是些食物。

  而今,中原、高麗,包括日本在內,國內都很亂。青黃不接的時候,往往最難度日,也往往就是倭寇們劫掠最兇的時候。藤次郎們見的多了,又有親身經歷,對海東的一些百姓沒飯吃并不奇怪。

  然而,海東竟然有充足的糧食,來進行以工代賑,卻有些出乎意料。

  “俺們往日做客高麗南部。南高麗糧食緊缺,每逢這個使節,不知餓死多少人。以南高麗數百年的國庫積蓄,也無力賑濟。北高麗的糧食產出,不及南高麗,海東為何反而這般充裕?”

  “諸君,看到入城的商人了么?”

  “莫非?”

  “不錯,這些商人,半數以上,皆為糧商。我家丞相大人一舉平定海東,遼東紛紛亂亂的局面為之一改,海內清平。加上行省出臺有重商之策,運糧來的,統統免去稅收。數量大的,甚至給一定的鼓勵。山東、淮南、江浙等地的商人,無不踴躍來至。實話告訴你們,我海東什么都缺,就是不缺糧。”

  劉楊大吹牛皮,說的倭人們一愣一愣。

  海東怎么不缺糧?鄧舍拿來賑濟百姓的,的確有一部分來自江南,托張士誠、方國珍的福,與他們簽訂的貿易協定,洪繼勛爭取了糧食一項,兩個月里,砸鍋賣鐵,購買了些。還有一部分,卻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從南高麗搶過來的。

  上個月,萬人新軍建成,經過簡單的訓練,混編入數百老卒,以為骨干,上月底,就投入了戰場。由李和尚率領,不斷地騷擾、攻打南高麗的東線。城池不好打,可城池與城池之間的村莊好打。農人誰沒存糧的習慣?三天一打,五天一搶的,弄來的糧食還真不少。

  既起到了練軍的作用,又為隨后即將展開的攻勢,混淆了南高麗的視線,同時暫緩了眼前之急,可謂三全其美。

  至于入城的商人,的確有幾個山東來的糧商。走私商販,能運得了多少?

  劉楊帶路,出示了路引、公文,引著一行人入了平壤城中。才到迎賓館不久,飯沒吃好,有人傳令過來,鄧舍召見。

  1,以在中國做下一番功業的高麗人為輔。

  唐朝有個高仙芝,不過他是高句麗人,不是高麗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