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守府,大廳。
王燦坐在主位上,程昱坐在左側第一位,下方依次坐著郭嘉、荀攸;王越坐在右側第一位,下方依次坐著趙云、周倉、裴元紹。一眾人,都是王燦麾下不可或缺的文臣武將,召集所有的人,自然是商議起兵討伐董卓的事情。
“今日召集諸位前來,有要事需要與大家商議。”王燦說話間,拿起案桌上擺放著的討董檄文,讓人傳給程昱,說道:“這是騎都尉曹操傳到漢中的討董檄文,都看看,然后說一說個人的意見。”
程昱率先接過檄文,然后朗聲念道:“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泄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一段話,程昱念起來是抑揚頓挫,激昂慷慨。念完了檄文上的內容,程昱冷峻的面頰也陰郁了下來。將手中的檄文放在案桌上,程昱皺著眉頭說道:“主公,曹操將檄文傳到主公手中,沒安好心啊!”
王燦劍眉一揚,當即問道:“仲德公,何出此言?”
不管如何,王燦是下定了決心要參加討伐董卓的,可程昱如此一說,王燦激情澎湃的心頓時冷了下來。
邀天下諸侯討董,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難道這其中有什么貓膩……
念及此處,王燦目光望向程昱,等著程昱解釋。
程昱撫須說道:“主公,漢室都成這樣了,真正忠誠于漢室的人到底有多少?昱難以揣測,但是這天下諸侯,都是坐鎮一方,稱王稱霸的人,誰愿意為宮中的小皇帝牟利,諸侯響應曹操的號召,無非是想從中牟利罷了。”
“曹操傳遞檄文給主公,不論主公參不參加討董,對主公都不利的局面。”
“其一,若是主公參加討伐董卓,或許主公能夠獲得一個好名聲,但主公可曾想過董卓會有什么動作?若是董卓知曉主公起兵攻打他,盛怒之下,蔡伯喈一家老小的安慰就無法保證。”
“雖然蔡伯喈遠在洛陽,但主公作為蔡伯喈弟子,對主公幫助是非常大的。”
“主公背后沒有了蔡伯喈的支持,名望大義方面就會受到影響,這雖然不能直接影響到主公的實力,但是他確實一種隱藏著的無形的實力,不容小覷。”
“其二,檄文已經傳到主公手中,主公若是置之不理,曹操等諸侯就會把主公劃到董卓一方,成為天下諸侯討伐的對象,同時主公的老師蔡伯喈的名望也會受到影響,被天下人認為是董卓的人。”
“如此一來,主公參不參與,對主公都是不利的。”
“不過,兩害相權取其輕,為了主公大業,昱還請主公起兵伐董。雖說蔡伯喈一家可能受到威脅,但是主公若能在天下群雄中嶄露頭角,展現出漢中的實力,天下諸侯亦不敢小覷主公。”
程昱說話的速度極快,轉瞬間,其中的利害關系已經說得清清楚楚。
王燦面露沉思之色,心中千思百轉,思考著程昱的話。
誠然,參加討董會使得蔡邕受的性命受到威脅,但是這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挽救的,況且王燦安排在洛陽的英雄樓就是一顆棋子,必要時候可以動用。至于程昱說什么蔡邕死了,王燦的名望受損這些事情,王燦根本不在乎。實力,才是根本。
片刻之后,荀攸開口接著說道:“主公,攸也認為,主公必然要參加討董之戰。”
王燦見荀攸說話了,笑問道:“公達又有何解?”
荀攸拱手說道:“主公,新招募的士兵有周校尉、裴校尉訓練,如今已經有了精銳之師的模樣,所欠缺的就是戰場廝殺了,只有通過沙場交戰,才能真正的鍛煉出一直精銳之師。”
“至于破軍營,也是一個道理。”
“趙將軍孟則猛矣,麾下士兵也是驍勇善戰,然而破軍營剛剛建立起來,還需要一場又一場的戰斗來磨練破士兵,百戰之兵,無所畏懼,這樣的士兵組成的軍隊才是一直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精銳部隊。”
“主公志向遠大,不能囿于漢中。”
“逐鹿中原,才是主公的未來,此次諸侯討董,主公可以借這次機會錘煉士兵,鍛造出一支兇猛的精銳之師。如此好事,不容錯過,望主公三思。”
荀攸的論斷,是從練兵的角度出發。
每個人出發點不同,考慮事情的落腳點也就不同。
荀攸一番話,是讓王燦必須參加諸侯討董,至于程昱所說的問題,荀攸根本沒有去考慮,一支精銳之師,才是一個諸侯立足的根本。
不管趙云、周倉、裴元紹如何訓練,想要讓士兵成熟起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戰斗。
諸侯討董,天下英雄云集,各路兵馬集合。
王燦不僅可以鍛煉自己的士兵,也能夠觀摩每一個諸侯麾下的士兵情況如何,同時打探出各路諸侯的情況。
王燦想了想,笑說道:“公達之言,甚為有理。”
簡單的評價了一下,王燦便沒有繼續說話,目光一轉,望向郭嘉,和聲詢問道:“奉孝,此次討董,你有什么看法?”
郭嘉神色一整,說道:“主公,嘉的意見與仲德公、公達相同,都是必須討董。”
“仲德公、公達說過的話,嘉就不重復了。”
“以嘉看來,所謂諸侯討董,無非各路諸侯為了搶地盤,搶人才,擴充自己的實力,才會紛紛響應號召。”
“參加諸侯會盟的人相當多,聚集了天下間各路英豪霸主,主公可以作壁上觀,看看當今天下諸侯,哪些諸侯可能成為主公的敵人?或許現在還是站在一條船上,但是天下已成亂象,主公今后肯定會與這些人有碰撞的,因此提前做出準備,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主公此去,有三點要做,練兵、練將、觀人。”
“此三者,為主公之謀。”
郭嘉性子懶散,但是大局觀卻非常強悍。
荀攸、程昱的分析往往是局限于自身的事情,而郭嘉則不同,比二人多了一絲遠見,看問題的出發點也是從根本出發,往往三個人一番討論下來,王燦心中便能有了決斷。
三人分析,只是提供參考而已。
王燦才是真正的決策者,他聽取了郭嘉、荀攸、程昱三人的意見之后,結合自己心中的想法,才能更準確的下決定。
王燦的每一個決定,都非常重要,不得不慎重對待。
關于討伐董卓這件事情,王燦早就打定了注意,是必須參加這次討伐董卓的,其想法不僅是起兵反抗董卓,還有會一會袁紹、曹操、劉備這些梟雄巨擘的想法,只是王燦不能搞一言堂,要多聽取眾人的意見。
獨斷專橫是非常不錯,但是王燦不希望什么事情都事必躬親。
有些事,直接交給下面的人做,王燦從中挑選答案,亦或是組合答案,就是最方便的處理方法。
有道是勞力者下,勞心者中,勞人者上。
王燦要做的便是勞人,而不失勞心。
綜合程昱三人的分析,王燦當即說道:“起兵,討董。”
三更完成,求鮮花、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