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千九百零六章 各有打算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征戰歲月

  在歷史上,把加拿大帶成二戰戰勝國之一的加拿大總理麥肯齊,絕對是個出色的政治家,合格的政客,他與美國總統羅斯福一樣,有著遠超常人的政治眼光和洞察力。``x.

  慷慨的答應羅斯福,把大半個美國的財富和人口,都遷移到加拿大境內,就是麥肯齊總理的精明之處,加拿大地廣人稀,有著遼闊的國土面積,漫說美國的中東部地區,就是把整個美國都挪到加拿大來,也不是什么為難的事兒!

  麥肯齊總理有著自己的想法,自從加拿大立國之后,一直在政治和經濟上,甚至是在軍事上,都高度依賴于美國,美國打個噴嚏,加拿大就得感冒,稱之為美國的附庸,也絲毫不過分。

  百余年來,加拿大人已經習慣了,并沒有覺得什么不適應之處,但麥肯齊總理卻不同,他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也具有政治家的眼光和野心,但世界風平浪靜,加拿大也跳不出美國人的手掌心,不過,德國人和日本人向美國人對手,讓麥肯齊總理看到了機會,但還需要一個契機。

  恰好,羅斯福總統約請自己到華盛頓密談,雙方攤牌之后,兩個同樣精明,又同樣有野心和抱負的政客,又各有所需、各有所求。很快就達成了一致的意見,其順利程度,讓兩個精明的政客,都感到吃驚。

  在麥肯齊總理看來,這就是個機會,拋開加拿大必須出手幫助美國的理由不談。就是羅斯福決定,把美國中東部地區的工礦企業、機器設備,各類院校。科研機構和技術人員,搬遷到加拿大境內這一項,就足以讓他看到了,加拿大崛起于世界之林,成為世界強國的希望。

  美國的家底兒之豐厚,讓包括麥肯齊總理在內的所有加拿大人羨慕嫉妒恨,現在。機會終于來了,當然是好處多多,美國人若想跟軸心國打到底。就得恢復大規模的軍工和工業生產,就要在加拿大境內,建立大批的企業,不是等于直接帶動加拿大的工業起飛嗎?

  美國人是如何發家。積攢下深厚的家底兒的。麥肯齊總理可是心知肚明,不就是依靠第一次世界大戰嗎,既然如此,加拿大為何不能復制美國的道路,況且,有美國在前面擋著,加拿大就不會被戰火所波及到,無論從那個角度來說。接納美國人,都是好處多多。一點兒壞處都沒有!

  麥肯齊總理不相信,家底兒雄厚。膘肥體壯的美國人,會輸掉這場戰爭,但是,戰爭結束之后,恐怕美國也會虛弱得走路都打晃,對于加拿大來說,豈不是個取代美國,成為北美大陸霸主,千載難逢的良機?

  兩個同文同種的近鄰,一對兒精明的政客,為了各自的利益,而走到一起,各有各的打算和心機,一拍即合、各取所需,但是,顯然加拿大總理麥肯齊,沒有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狠勁兒和陰險。

  麥肯齊腦子里想的是,加拿大人如何取代美國人,成為北美大陸的霸主,讓昔日的大哥,成為小弟和跟班兒,那種感覺肯定是相當的爽!

  而羅斯福心里頭考慮的是,如何將加拿大納入美國的版圖,讓分家另過的小弟,徹底融入美國,兩個人的野心和抱負,打算和心機,高下立分!

  加拿大空軍和美國陸軍、海軍機群,在美國中東部地區,上空的激烈搏殺,持續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血腥而慘烈的空戰,打得煙火四起,但并沒有阻擋住羅斯福總統的焦土政策,在這期間,美國的遷都和大搬遷,基本上完成,在中東部地區,留下了一座座凋敝的城市和鄉村。

  當然,也并非中東部地區的所有美國人,都跟著遷移了,但這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羅斯福以極大的魄力,完成了美國國本的搬遷,與此同時,美國西南部邊境戰場和西部邊境戰場,依然處在僵持之中,德軍和日軍,都暫時無力突破美軍和加拿大軍的防線。

  但其中的區別是,德國南美集團軍群司令官隆美爾元帥,是暫時不想對美國人在西南部邊境的第二道防線,發起進攻,他眼下的主要精力,對放在圍殲巴吞魯日一線的十余萬美軍部隊身上。

  日本北美作戰司令部司令官山本大將,倒是想迅速的擊破,美軍在迪勒拉山系的防線,進軍美國中部地區,搶在德國人前面,控制美國的大部分國土,這對于大日本帝國來說,則意味著,對美國的戰爭,基本上結束了。

  而對于美國東部地區,從裕仁天皇到山本大將,都心知肚明,帝國的胃口再大,也不能把整個美國都吞進肚子里,倒不是怕撐著,以天皇陛下的胃口,怕是這個世界,都能吞的下,但是,還有個強悍兼主力的隊友德國人呢!

  怎么著,美國東部地區,也得留個德國人,否則,不等對美戰爭結束,德國和日本,非得在美國土地上,動起來不可,跟德國人打,日本高層內部,還是沒有那個底氣和膽子,至于那個純屬于打醬油的隊友意大利人,日本人則是選擇性的忽略了!

  意大利人,哼,連隊友都算不上,至少,不是大日本帝國的隊友,是跟德國人到北美戰場來混的,他的蛋糕,大日本帝國不負責割讓!

  但是,山本大將越是著急,就越是事與愿違,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在迪勒拉山系,筑起了一道非常堅固的防線,再也不是最初,美國士兵獨自支撐的時候了!

  北美作戰司令部屬下的各個部隊,按照司令部的命令,選擇各個突破點,連續不停的對美軍防線,發起一系列大規模的進攻,雖然給美軍士兵和加拿大軍士兵,造成極大的重創,但日軍士兵的傷亡,也非常之高。

  鹽湖城戰場,位于美軍迪勒拉山系防線的中心位置,一直是山本大將想要突破的要點,是日軍重兵進攻的主要方向,也是美軍和加拿大軍,聯手防衛的重點目標,美軍迪勒拉山系防線司令部,就位于鹽湖城。

  其中最激烈的一次戰役,就發生在幾天前的鹽湖城戰場上,當日,日軍第三軍出動了三個師團外加兩個旅團,共計八萬五千余人的兵力,配屬了裝備德式坦克的戰車第一旅團,裝備德式大口徑火炮的五個重炮兵聯隊,在陸軍航空兵四個戰斗機聯隊,三個轟炸機聯隊的空中火力支援下,向鹽湖城美軍和加拿大軍聯合防線,發起了兇猛的進攻。

  鹽湖城北起洛根,南至普賴斯長達一百余公里的戰場上,美軍和加拿大軍,部署了近十二萬人的防守兵力,輔之以超過十五個裝備大口徑火炮的炮兵團,防御縱深更是寬達四十余公里,碉堡和暗堡,鋼筋混凝土工事,構成堅固的防御體系,否則,美軍在沒有得到援兵之前,也不會扛住日軍的一次次兇猛進攻。

  激戰當天,雙方的炮彈和炸彈,打得地動山搖,炸起的塵土和煙火,彌漫在整個戰場上的硝煙,把晴朗的天空,都遮擋得如同黃昏般昏暗。

  美加日三方,投入了超過二十萬人的兵力,在百余公里寬的戰場上,廝殺了整整一天的時間,打到下午時分,日軍在奧格登防線方向上,硬是用七、八千條人命,近十萬發炮彈,數千枚重磅航空炸彈,撕開了一道寬五公里左右的口子,防守在奧格登防線上的美軍第三十四步兵師,一萬五千余人,只剩下不到四千人。

  雙方士兵的尸體,鋪滿了戰場,血流成河,山本大將和迪勒拉山系防線美軍指揮官卡斯特中將,都接到了各自下級的報告。

  山本大將喜出望外,知道第三軍已經打得精疲力盡,急令在維爾斯的第九軍兩個師團,投入戰場,期待用生力軍,將口子擴大,進而成為突破美軍整體防線的突破口,一舉解決僵持不下的局面。

  卡斯特中將接到第三十四步兵師師長的求援電報之后,當時就急紅了眼,奧格登緊挨著鹽湖城,相聚不過三十余公里,奧格登失守,鹽湖城危矣,鹽湖城若失守,迪勒拉山系防線,則是整體崩潰。

  卡斯特中將親自趕到奧格登去指揮,同時,命令位于克雷格的預備隊第七集團軍三個步兵師,位于海特的第五十一械化步兵師,加拿大軍第十七步兵師,緊急馳援奧格登。

  美、加軍的五個師八萬余人兵力,和日軍的兩個師團四萬余人的兵力,幾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內,抵達奧格登戰場,立馬,就是新一輪血肉橫飛的廝殺,一個鹽湖城戰場,已經云集了日軍和美加軍共計三十余萬人的兵力,戰至夜幕降臨,美軍硬是用近兩萬條人命、三萬余士兵負傷的代價,堵住了口子。

  而日軍的傷亡,也超過了四多萬人,這一天,被稱之為美國西部戰場上,最慘烈的一戰,士兵的鮮血,染紅了奧格登的土地,直到數月之后,那股濃重的血腥味兒,還揮之不去!

  功虧一簣,山本上將只能仰天長嘆,下令收兵,另圖他策,卡斯特中將則是擦著滿腦門子的冷汗,渾身酸軟,從這以后,日軍的大規模進攻,基本上停止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