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北美戰場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元帥,創造性的發揮了趙玉和的建議,用于在密西西比河西岸瓊斯博羅一帶的突擊兵力,達到了一百四十萬人以上,坦克四千五百余輛,作戰飛機三千八百余架,各種口徑的火炮一萬余門。
戰役發起,密西西比河東岸的美軍守軍,就嘗到了地獄般的滋味兒,天上戰機轟鳴,炸彈如雨,地面炮火怒吼,炮彈密如飛蝗,炸得美軍陣地七零八落,持續幾個小時的轟炸和炮擊,把僅僅數萬人的美軍士兵,埋葬在自己的土地上,對岸,已經沒有幾個活著的美軍士兵了,突破口就此打開。
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德軍工兵部隊便在密西西比河上,架起了幾百座浮橋,坦克和炮車轟鳴而過,隨即,一百余萬德軍士兵,渡過河面寬闊、水流湍急的密西西比河,然后,兵分兩路,往杰斐遜城、納什維爾和亞特蘭大方向包抄過去,一路橫掃沿途各地的美加聯軍守軍,德軍如此兇猛的攻擊下,處于防線后方的美軍聯軍部隊,灰飛煙滅。
前線兵敗的兇信傳來,美國舉國震驚,民心和軍心浮動,任何一個美國人都知道,東部防線已經面臨崩潰的邊緣,防線洞開之后,美國最后的抵抗根本東部地區,將無險可守,幾百萬德軍士兵,會像潮水般淹沒所有的地區。
隆美爾采納了趙玉和的建議,在密西西比河瓊斯博羅一帶,突破美加聯軍防線的舉動,實際上已經提前鎖定了戰爭的勝利,果不其然,至四月下旬。在德軍的兩面夾擊之下,美軍東部防線徹底崩潰,杰斐遜城、納什維爾和亞特蘭大相繼失守。
美國東部防線的陣地防御戰。打成了一場包圍戰和截殺戰,在德軍前后夾擊之下。美加聯軍腹背受敵,損失慘重,傷亡和被俘超過四百余萬人,損失武器裝備和輜重無數,士兵的尸體,鋪滿了美利堅東部的土地,美加聯軍殘部大約二百余萬人,分成數路。倉皇往美國東海岸華盛頓方向和加拿大東南部地區敗退,美國敗局已定。
在加拿大方向,師北線進攻部隊,在安大略省西部地區,與加拿大八十余萬守軍,在第二道防線上,形成對峙局面,這讓總理麥肯齊和加拿大人,稍微松了一口氣,但是。美國東部防線的崩潰,又讓加拿大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似乎忘記了打到家門口的中隊,都把注意力放到美國東部方向上。
五月初,師直屬兵團和海軍陸戰隊,突然出現在安大略省加拿大軍第二道防線的背后,同日,與加拿大軍對峙的師北線進攻部隊,突然發起了兇猛的全線進攻,地空火力之強大,絲毫不弱于德軍。
加拿大境內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開始了。只不過,是一邊倒的戰役。唐秋離投入到加拿大戰場上的總兵力,已經達到了二百六十余萬人。超過加拿大軍總兵力的三倍以上,至于火力、航空兵和坦克數量,更是超過數倍以上,這是一場殲滅戰性質的戰役,打光了加拿大人最后的一兒本錢。
加拿大和美國,同時到了亡國的邊緣,此時,羅斯福總統已經去世的消息,再也隱瞞不住,以最快的速度,在美國各地到處蔓延開來,美國人的心理和士氣,遭到了雙重打擊。
五月中旬,師部隊在安大略省地區,圍殲了八十余萬加拿大軍隊之后,沒做停留,兩支從不同方向開始進攻的部隊,匯集到一起,分成數路,直取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所在地魁北克省南部地區。
也是在五月中旬,德軍北美戰場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元帥,指揮所部,連續擊破了美加聯軍數道防線,連下哥倫比亞、法蘭克福、印第安納波利斯、哥倫布、查爾頓斯等大中城市,美國東部地區大部分落入德軍之手,德軍兵鋒直逼美國原首都華盛頓,至此,美國滅亡的命運,已經無法改變。
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視著打得煙火四起的北美大陸,為世界上曾經最強大的美國,在短短的兩年時間內,就到了滅國的邊緣而心驚不已,唐秋離的名字和他麾下的數百萬中隊,再一次為世界所關注。
西伯利亞南部,中亞古城阿斯塔納,已經不復從前的蘇聯首都,一棟別墅里,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躺在病床上,聽臨時主持工作的前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報告羅斯福死去的消息,中國人唐秋離指揮的部隊,與德隊聯手,在北美戰場上,大敗美加聯軍的消息。
臥床多日的斯大林,神志已經有些不清醒了,時常處于無意識的半昏迷狀態,但聽到這兩個震驚世界和改變世界格局的消息,竟然神奇般的異常清醒。
斯大林看著莫洛托夫,近乎自語道:“中國人唐秋離是個魔鬼,德國元首希特勒也是個魔鬼,現在,兩個魔鬼聯起手來,世界將會在魔鬼的統治之下!”
“莫洛托夫同志,蘇聯已經完了,再也沒有復國的希望了,偏居在荒涼的中亞一隅,我們屬于外來者,當初,唐秋離阻止希特勒對我們的追殺,把蘇聯政府圈在此地,就包藏著極大的禍心,我們在茍延殘喘罷了!”
“莫洛托夫同志,我預感到自己時日無多,你把政治局委員們,還有軍方的將領們,都請到我的病房來,我有話要對同志們交代,算是遺囑吧!”
幾天后,斯大林去世,這位曾經使蘇聯無比強大的紅色沙皇,取得權力之后,在蘇聯黨內和軍內,進行大清洗的冷酷無情者,對遠東地區華人,進行滅絕性屠殺的下令者,歷史上,反法西斯國家三巨頭之一,可以肆意安排二戰后世界格局。若干年后成為可與西方國家相抗衡的紅色巨頭,帶著無限的遺憾和遺恨,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按照斯大林遺囑的安排。莫洛托夫接任蘇共中央總書記,馬林科夫擔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此時的蘇聯,僅有其名而已,中亞地區自然條件惡劣,地廣人稀,宗教問題復雜,這些先天不足的條件,支撐不起一個昔日大國復蘇的夢想,而唐秋離更是不會給其復蘇的機會。蘇聯,注定會湮滅在歷史的潮流之中!
南亞次大陸,西印度地區,已經老態龍鐘的英國流亡政府首相丘吉爾,聽到羅斯福和斯大林的死訊,中德兩隊聯手,橫掃北美大陸的消息之后,呆若木雞,而后,是一聲長長的嘆息之聲。便再也沒有了動靜。
幾天之后,丘吉爾向流亡的英國女王遞交辭呈,請求英女王御準。辭去英國首相一職,英國王室再三挽留,怎奈,丘吉爾的心已死,斗氣全無,去意已決,他辭去首相職務之后,留個流亡到西印度地區英國人的,是一個千瘡百孔、民不聊生、混亂不堪的爛攤子。讓英國人從此斷了返回英倫三島的念想,偏安西印度地區。最終淪落為一個不入流的小國家。
意大利首都羅馬,首相墨索里尼正在一干黨政軍高官面前。大發脾氣,大罵唐秋離,埋怨希特勒,即便是傻子都知道,美國人和加拿大人就快完蛋了,撐不了幾天,地域廣袤的北美大陸,就是唐秋離和希特勒的盤中餐。
輪到享用勝利大餐了,可餐桌上偏偏沒有意大利什么事兒,墨索里尼憋氣帶窩火,當初,意大利軍隊可是在德隊之后,第二個加入到北美戰場的,那時候,唐秋離的軍隊,還在與日本人打死打活呢!
但這一切,又都怨得了誰,如果不是貪婪又愚蠢的墨索里尼,當初走了幾步昏招兒,無論怎么著,意大利也會在戰后的北美大陸利益之中,都會分得些殘羹剩飯,總比現在啥也沒撈著強!
一九四四年十月中旬,隆美爾指揮數百萬德軍,在華盛頓外圍地區,殲滅了美加聯軍最后一支主力部隊,大約三百余萬美加聯軍士兵或陣亡或被俘,美國人終于走到了絕境。
十月下旬,隆美爾指揮部隊,攻入幾乎是空城一座的華盛頓,美國首都淪陷,隨后,德軍分兵北進和南下,進擊佛羅里達半島和華盛頓以北地區,至十一月下旬,德軍終于打到了美國東海岸,占領美國全境。
在加拿大方向,唐秋離親自趕往前線指揮部隊,于十月上旬,在安大略省地區,全殲加拿大軍八十余萬人,掃清了通往加拿大東南部要害地區的通道,并與當月下旬,掃清加拿大軍在外圍的抵抗,殲滅三十萬人之后,占領加拿大首都渥太華,加拿大全境陷落。
加拿大總理麥肯齊,代表政府宣布加拿大投降,加拿大全境落入唐秋離之手,攻克渥太華之后,唐秋離以五個兵團近二百萬人的兵力,直取位于美加邊境的美國戰時首都德盧斯,并于德盧斯外圍地區,激戰三周時間,全殲美軍五十余萬人,繼而攻占德盧斯,美國政府沒能逃出城去。
德盧斯失守的當天,兵力喪失殆盡,深感再無抵抗之力的美國總統杜魯門,在事先征求了軍方將領們的意見之后,代表美國政府,宣布投降,美國正式滅亡,所有還留在德盧斯的美政官員,均走進了師的戰俘營,唐秋離指揮的師部隊,創造了在北美戰場上,同時攻陷兩個國家首都,接受兩個國家首腦投降的輝煌戰績。
而此時,德國北美戰場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元帥,正指揮橫掃美國全境的部隊,晝夜兼程的殺奔德盧斯,在距離德盧斯還有二百余公里的麥迪遜地區之時,便從收音機里,聽到了美國總統杜魯門,宣布向中隊投降的消息。
隆美爾先是目瞪口呆,臉色鐵青,把所有的副官和參謀,都趕了出去,隨后便摔碎了伴隨自己多年,心愛的一套中國瓷器,元帥閣下的副官們,聽到器皿破碎的聲音,誰也不敢進去勸解,更不知道,一貫注重紳士風度的元帥,為什么在德隊取得空前勝利的大好局面下,一反常態的大發脾氣?
隆美爾絕對憋屈,憋屈得想殺人,自己辛苦的從美國東海岸往邊荒之地的德盧斯趕,為的是什么?還不是要在北美戰場上,創造一個連續攻克并占領美國兩個首都的戰績,華盛頓是一座空城,沒什么實際意義,最多是一種象征,德盧斯才是塊兒肥肉,美國的軍政高官都聚集在這座偏僻的小城里。
如果能夠俘虜美國總統杜魯門,那自己在德界的威望,絕對會聲名鵲起,想想看,俘虜了敵國的最大頭目,其意義比一戰殲滅十幾萬美軍士兵還要重要得多,屬于絕無僅有的戰績。
可惜的是,卻被中國人搶先了,美國總統杜魯門落在了中國人的手里,更令他憋屈的是,中隊加入北美戰場時間最晚,付出的代價最小,難啃的骨頭,都是德隊啃下來的,可最終的結果,卻是中隊連續攻占了兩個國家的首都,接受了兩個國家首腦的投降。
在消滅美國和加拿大的北美戰爭之中,德隊和士兵,付出的代價和傷亡最大,戰斗的時間最長,可最后勝利桂冠上,最輝煌的兩顆明珠,卻被中國人輕而易舉的摘取了,這上哪兒說理去?
隆美爾沒有向中國人發起挑戰的打算,派兵包圍德盧斯,把杜魯門從中隊士兵的手里搶回來,他不敢也不能,因為意氣之爭而挑起兩國大戰,這個罪名自己背負不起。
所以隆美爾憋屈,只能自認倒霉,誰讓當初確定進攻方向的時候,德隊是在東部方向,不過,自認倒霉并不代表他忍氣吞聲,牢騷還是該發的,于是,一封充滿怨氣的電報,便飛到了柏林元首官邸。
遠在渥太華的唐秋離,知道師在北美戰場上打的仗,在很大程度上,有借勢、有投機取巧的成分在內,打的是巧仗,打的是最弱的對手,最難啃的骨頭,都是德軍啃的,他更不會忽略德官注重榮譽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