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百七十七章 傳人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百度宅男當崇禎

  看著手上的急報。

  東虜西進。

  楊改革有著諸多說不出的感覺,這大戰要真的開始了,本該興奮,激動或者說緊張、害怕的楊改革,卻感覺越來越無聊,這運籌帷幄說得好聽一點是在運籌帷幄,說得“超前”一點,和打游戲沒什么區別,而且是一個即將結束的游戲。東虜步步按照自己事先設想好的路子走,贏得這場戰爭,已經不是什么難事了,已經沒有什么挑戰了,對于習慣了各種挑戰,習慣了過“水深火熱”那種日子的楊改革,份外的不習慣,沒了激情的日子,其實是一種煎熬。

  “大伴,召閣臣,九卿等平臺議事。”楊改革索然無味的說道。這萬里大戰雖然還剛剛開局,可楊改革已經對他沒什么興趣了,這件事,已經引不起楊改革多少激情了,這件事難就難在開頭,難在布局,如今局面已成,大勢已立,如今要做的,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剩余的工作罷了,而按部就班的做事,是楊改革最不喜歡做的事,實在是沒意思。

  “奴婢遵旨”王承恩高興的答應著。

  平臺。來了不少人。

  眾臣倒是齊聚一堂,將這個平臺站得滿滿的。

  待簡單的行禮過后,楊改革直接就說正事。如今威望也有了,聲望也有了,銀子也有了,軍隊也有了,執行自己意志的文臣隊伍也有了,新裝備,武器也有了,科技高出對手一大截,實在是沒什么還值得奮斗的事,楊改革感覺就是一件事,無味。

  “遼東最新的急報,林丹汗退縮回白城老巢,東虜西進了,如今我朝和林丹汗在錦寧的聯合已經失效,東虜進了草原,諸位卿家都議一議吧。”楊改革無聊的說道。

  眾臣“嘩”的一聲,熱議起來。有欣喜的,有淡然的,也有懼色的,各人的神色各不一。

  楊改革有些無味,這事的對策早已在參謀部里做足了預案,這個事,根本就沒必要在這里討論,這些人又不懂個軍事,都似乎外行,外行能說出個什么來?可明朝的規矩確是如此,如不改規矩,這件事,就還是得拿出來和大臣們商量,楊改革覺得有些無聊,甚至覺得自己有些虛偽了,如今朝堂上,自己可以做到一言九鼎,這些文臣能商量出個什么來?還不是自己一句話的事?這事,還是走個過場,走過場……,這是多么無聊的事。

  楊改革覺得大家也議論得差不多了,手往下壓了壓。眾臣立刻安靜下來,皇帝要說話了。

  “諸位卿家,既然都議論過了,那就說說吧。”楊改革無聊的說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第一個說話的,依舊是施鳳來,至于說得什么,你肯定不能指望一個傳聲筒能說出什么高深的見解來。

  眾臣依次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不外乎東虜西進了草原,大明多么多么危險,要提防東虜叩關什么的,這算是主流的認識。

  楊改革聽得無聊了,不過,卻還得裝作認真聽的樣子。

  待眾臣都說過了,楊改革再次壓壓手,眾臣再次安靜下來,看著皇帝。

  “此事,孫師傅如何看?”楊改革不得不按照“既定”的套路走,實在沒意思。

  皇帝一開口,眾臣就都知道,這才是正主來了,這才是說正事的人,都拿眼睛看著在朝堂上基本不說話的孫承宗。

  “回稟陛下,臣以為,九邊,京畿應該立刻進入戰備狀態,做好應戰,防御的準備。”孫承宗不緊不慢的說道。

  “不錯,孫師傅接著說。”楊改革又說道。

  “……皇協軍各部,應該收攏、聚集,靠向我朝邊墻,防止被東虜各個擊破……做好大規模迎戰東虜的準備……”孫承宗說道。

  “……邊軍各部,也應該集結整備,除了加強邊墻、城池的防備,也要集結和組織一批馬軍,準備協助新軍作戰……”

  “……新軍應該即刻進入戰備狀態,準備時刻出擊,攔截可能前來叩關的東虜……,陛下,一場大戰已經來臨……”孫承宗說道。…,

  “嗯,孫師傅說得不錯……”楊改革說道,這其實就是個過場,實際楊改革自己動用的力量,遠不止這些,情報部門一直就沒有停歇過,糧草,軍資,消耗物品等一直就在聚集,兵力,領兵將領也都一直在調配,都在為這場大戰準備,遠不是孫承宗說得這點東西,如果還加上看不見的一些東西,比如提振官軍士氣、勇氣,出塞的欲望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楊改革為這次大戰準備的東西,更加的多,如果再加上附著在軍事上的經濟,這件事,則是一個更加龐雜的工程,這些,都是不可能在朝堂上商量出來的,如果在朝堂上商量一下就能把這些事做好,這只能說,打仗實在太不專業了。

  “……既然大戰來臨,那我朝自當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該當如此……,孫師傅接著說……”楊改革又說道。

  “……陛下,除了防御東虜叩關,也該擠壓東虜老巢,讓東虜不敢全力西進,讓東虜有所顧忌……”孫承宗說道。

  “嗯,孫師傅的意思是,打東虜老巢?”楊改革表演道。

  “回陛下,是的,不過,如今已經是臘月了,今年想必也無法大戰了,為防止東虜恢復元氣,臣諫議陛下,來年攻東虜老巢,如此,即便如今東虜占得了草原上的地盤,也沒辦法恢復元氣……”孫承宗說道。

  楊改革就這么你一句,我一句的和孫承宗說遼東的事。

  “孫師傅說得不錯,這似乎有必要,兵部可在?”楊改革又問道。

  “回稟陛下,臣在。”袁崇煥立刻站出來。

  “兵部如何看此事?”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遼東要對付東虜,薊宣要防止東虜叩關,大同陜西要防備蒙古右翼諸部鬧事,朝廷應該派出督師,總督這九邊,萬里之遙的大戰,如此,兵馬才有一個總的調度,才可以指揮得當……”袁崇煥說道。

  萬里大戰的說法,倒是讓有些大臣驚呼起來,這不動則以,一動,就是萬里大戰。著實有些驚人了,但,更多的大臣都似乎早有耳風,倒是沒有太大的驚訝。

  說到這件事,大臣們的目光,又羨慕的看向了孫承宗,這萬里之戰的總督師,除了孫承宗還能有誰?這一戰打下來,功成名就,他日必定留名青史。想到此事非孫承宗莫屬,眾臣除了羨慕,也沒辦法,此事,其實大家都知道,爭都不用爭,肯定會是孫承宗,別人想當這個總督師,那是不可能的,頭一個就過不了皇帝這關。看著平日里不說話的孫承宗,眾人除了羨慕,就只能羨慕,老帝黨羨慕之余,也欣慰,帝黨個個都是有出息的,新帝黨除了羨慕,就是更加羨慕,想著怎么讓皇帝看上眼,也爭取做些向老帝黨們一樣的差事,他日青史留名。眾臣看向皇帝的目光,是一片的希翼。

  “不錯,東虜這一動,實在我朝九邊,萬里之遙的地方上都要打仗,這確實需要一位督師,那袁卿家以為誰出任適合?”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孫閣老最為適合。”袁崇煥立刻說道,倒是沒有絲毫猶豫,這些事,他是知道內幕的,知道除了孫承宗,別人不可能出任督師,能出任這個督師的,必定是個帝黨,必定要懂軍事,能壓服各部人馬,必定要讓皇帝信得過,除了孫承宗還能有誰?

  “諸位卿家以為如何?”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事,該當孫閣老出任,孫閣老德高望重,又有領兵作戰之能,孫閣老出任,最為合適……”立刻有人出來贊成。

  “回稟陛下,臣贊臣……”

  “回稟陛下,臣以為,此非孫閣老莫屬……”

  說實話,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不過似乎走個過場,倒是沒那個出來挑戰。

  “嗯,既然諸位卿家都覺得沒問題,那朕就任命孫師傅任總督師,全權負責這九邊,萬里之戰。”楊改革說道,算是基本把孫承宗的職務定下來,至于正式的任命,肯定還會加上很多頭銜,比如兵部尚書,督師某地,某地,某某地等等。…,

  “臣領旨”孫承宗倒是沒有太多的猶豫,立刻答應下來,這個萬里之戰,絕對是他人生中的最高峰了,此戰績,絕對在大明乃至整個歷史當中都能排得上號了,功成名就,留名青史,要說一點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

  事情落下,眾臣都羨慕不已,也有人沮喪,也有人落寂,也有人期望自己成為將來的孫承宗。

  “戶部可在?”楊改革又問道。

  “臣在。”畢自嚴立刻站出來答應道。

  “此次萬里大戰,我大明的榮辱興衰在此一舉,糧草,餉銀方面,戶部可要做好準備,可有問題?”楊改革問道。

  “回稟陛下,沒有問題,臣保證供應足夠的糧草,不會誤了我大明朝的社稷的,陛下放心。”畢自嚴帶著一些激動說道,看到同仁即將功成名就,他也是由衷的為同仁感到驕傲。說道糧食,畢自嚴知道的,實際皇帝早早的就在布局了,糧草早已在一兩年前就開始準備了,最近更是大規模的向邊關輸送糧食,更是做足了準備,他戶部實際不過是打個幫手罷了,至于餉銀,他戶部更是個打幫手的,這邊關大戰,支出高達千瓦,他戶部就是把今年收進來的錢全部發軍餉也不夠,實際,還是得看皇帝的。

  “好……此事關乎我大明興衰,諸位卿家,各部,各衙門應該鼎力協助,不可刁難,懈怠此事……,他日滅東虜,固國本,諸位都是大明的功臣……”楊改革總結道。

  “臣等遵旨”眾臣呼道。

  這實際應該是一個充滿著激情的場面,可實際,楊改革依舊有些索然無味,按部就班,沒有壓力,沒有動力,那里來的激情呢?這似乎就是玩了一盤戰略游戲一般……

  散了會。

  楊改革又把孫承宗,施鳳來,韓爌叫到乾清宮暖閣,進行更小范圍的商議。這三位都是有相當能量的閣臣,實際是孫承宗和韓爌更有能量,施鳳來還是占了首輔的光,否則,未必會和這兩位有相當的能量。

  “幾位卿家免禮……”簡單的行禮過后,楊改革說道。

  幾個閣臣都看著皇帝,不知道皇帝找他們來有什么事。貌似都是皇帝的心腹,實際還是有區別的,孫承宗才是真正的心腹,施鳳來就是傳聲筒,韓爌頂多算半個帝黨,幾人互相看了一眼,又看向皇帝。

  “朕把幾位卿家召來,是有一件事,要和幾位卿家商量一下,……幾位卿家看看這個……”楊改革抽出一本奏本,給了施鳳來。

  施鳳來看過了,又給孫承宗看,孫承宗看過了,又給韓爌看。

  “幾位卿家如何看此事?”楊改革見幾人都看過了奏本,問道。

  對于這忽然冒出來的事,施鳳來有些拿不定主意了,到底是同意此事呢?還是持否定態度?怎么同意?怎么否定?還得要看這事是對是錯,看又怎么判斷這件事是好是壞?施鳳來糊涂了,不過再想想,這洪承疇好歹也是帝黨的人,是陜西種番薯出身,如今當了遼東巡撫,更是得陛下看重,應該算做帝黨中人,那他說得話,搞不好還是皇帝的意思,想到這里,施鳳來心里有底了。

  “回稟陛下,臣以為,強化關外戶籍管理,臣覺得有必要,關外百姓持槍,臣覺得也有必要……”施鳳來說道。這個奏本上的事,是洪承疇上的關于加強遼東戶籍,槍支管理方面的奏本,說的是凡是日后移民也好,到遼東做事也好,大明百姓都需要學會使用槍支,都要有一定的自衛能力,也就是把軍官長期化,加強化,當然,槍支的管理就必定涉及到一個戶籍的問題,所以上的是關于戶籍和槍支這兩方面的事。實際戶籍又涉及到稅收的問題,加強戶籍管理,實際暗地里還是說得加強稅收管理,讓大家都要交稅,別隱匿人口逃稅,說得更遠一點,則是為殖民考慮。

  “回稟陛下,臣以為,關外百姓持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是有必要的,效果也還不錯,藏兵于民,對于我朝控制遼東,也是有好處的……”孫承宗也持了肯定態度。…,

  “回稟陛下,臣以為,如今為了對付東虜,為了防備蒙古人,關外軍管,百姓持槍自然可以,可如果日后掃清了東虜,如果還讓百姓持槍,只怕不好管教百姓啊”韓爌說出了一些不同的見解。

  “掃平了東虜就沒有威脅了嗎?我朝即便如今打這個萬里之戰,頂多不過是掃平東虜,掃清林丹汗和蒙古右翼諸部,這遼東的白山黑水之間,朕聽說,還有不少的生女真,即便是東虜也未必管得到他們,遼東之北,更是有著漠北草原的蒙古諸部,我朝以前的奴爾干都司諸部,日后遼東成了熟地,難免遭到窺測,百姓如不保留血性,沒有武器自衛,不對那些野蠻人持壓倒態勢,豈不是又要養一個東虜出來?”楊改革反問道。

  “陛下說得有道理……”韓爌被皇帝教訓了一通,連連告饒。

  “……還有現在的皇協軍,卿家以為現在他們安生,以后也會安生嗎?只怕未必,如我大明不對他們持壓倒的態勢,他們遲早也會惹出禍事來,我朝要壓制皇協軍的那些蒙古人,也不可能一直依靠新軍,萬一哪一天新軍壓制不住了,這關外豈不是有要成我大民子民的屠宰場?也只有讓百姓自己持有武器,有自衛能力,一直保持對蒙古人的壓制,朕才放心,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不得不防范他們,”楊改革繼續說道。

  “陛下教訓得是……”韓爌開始冒汗了,繼續告饒,沒想到一句話,就被皇帝教訓了如此之久。

  “……朕寧愿百姓難以管束一些;寧愿讓外族死一千次,死一萬次,也不希望朕的子民被人欺負,更不愿意看著他們死……”楊改革繼續說道。開玩笑,殖民不準持有武器,不準拿火槍,那要怎么殖民?靠嘴皮子嗎?靠忍讓嗎?殖民就是赤luo裸的人吃人,搶地盤,沒武器,沒血性怎么行?如今的遼東頂多屬于日后的吉林,遼寧的一部分,向北還有黑龍江,還有黑龍江以北的西伯利亞地區,這些地盤不搶回來,楊改革會罵死自己,要搶回占領這些地方,國家的力量去做這件事必定吃力不討好,投入的力量必定相當薄弱,要占領,維持這些地方更多的還是依靠老百姓,這就更不能收槍了。

  “陛下教訓得是……”韓爌暗嘆倒霉,不過說錯了一句話,就被教訓到這個程度。

  楊改革教訓了一陣韓爌,又不免的想起洪承疇這個人來,洪承疇上的這個奏本,可不是楊改革“指使”的,洪承疇能事先想到這些東西,暗合自己的意圖,楊改革對洪承疇的感覺就是:果然是歷史名人,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韓卿家莫怪,朕說得有點重了。”楊改革教訓玩韓爌,又稍稍的緩和了一下氣氛。

  “陛下教訓得是,是臣疏忽了。”韓爌連忙回答道,韓爌很是郁悶。

  “……洪承疇說的這個事,相信諸位也都看出來了,說的是戶籍管理,槍支的事,實際,還是牽扯到日后遼東買地的事,朕的意思是,遼東的地,不再任由老百姓自行開墾,而是由朝廷發賣,只有買下的地,有了地契,才算自己的,要有地契,就得交稅,就得如實登記戶口,就得落實戶籍,與之相配的就是我大明戶籍之人能夠買、持有槍支等權利,以此保證遼東的安寧,說簡單一點,朝廷必須收到該收的稅,不然,這龐大的開銷,朕是受不了的,也不可能年年如此高強度的對關外投入如此巨大的軍費……”楊改革開始落實自己的政策,找這三個閣臣來,是因為這幾個閣臣各自代表了一部分勢力,孫承宗就不說了,鐵桿帝黨,軍事上的謀劃著,施鳳來則是占了首輔的光,實際也是帝黨,而韓爌則代表了他那一幫人馬,實際,朝中還有一派重要人馬,也就是陳于廷那幫人,但陳于廷的份量還不夠,楊改革覺得,這事還得用密匣跟曹于汴溝通一下,曹于汴雖然退休了,可依然有相當的影響力,說服曹于汴比說服陳于廷更好。這件事說通了這三派,也就沒什么阻力了。…,

  孫承宗早已知曉,自然不會意外。

  施鳳來有些意外,但也不是很驚訝,他自然是支持皇帝的。

  韓爌有些意外,只有一點點驚訝,很快就恢復正常了。

  “回稟陛下,臣以為,這應該是沒問題的……”韓爌有些氣虛,剛剛被皇帝罵了一通,不敢再說什么惹皇帝不高興的話了,遼東賣地的事,不算是什么秘密,這應該是皇帝徹底的封死那些想借著收復遼東,到遼東白占地的那些人的幻想,要不然,皇帝花了那么多的精力弄的到遼東買地的事,豈不是要吹了?韓爌見孫、施二人都不說話,知道這是皇帝逼自己表態,沒有太多的猶豫,就答應了下來。

  “嗯,韓卿家還是有大局觀的,此事也是我大明好,也是為了百姓好,……”楊改革見搞定韓爌,放下心來。

  “……說起來,這萬里大戰之事,朕其實是想讓袁崇煥擔任孫師傅副手的,不過想想,袁卿家實在太年輕了,驟然提到如此高位,只怕不利日后成長,還需要多磨練才好,日后自然有屬于袁卿家的成就的……”楊改革見擺平了韓爌,又不妨拿出點好處,給韓爌喂個甜棗。

  “陛下圣明。”韓爌不得不回了這么一句。

  施鳳來難得的走神了,難得心思不在皇帝這里。孫承宗貌似對那個盧象升特別的有好感,簡直就把他當作自己的衣缽傳人;看今日,這韓爌的衣缽傳人貌似是袁崇煥了,他們是座師和門生的關系,那他的傳人呢?又是誰?他也有告老還鄉的那一天,想起今日看的這個奏本,想起那人也是靠種番薯起家的,和他管的事貌似有牽連,是不是把那人拿來當衣缽傳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