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二十九章 南糧北調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百度宅男當崇禎

  “那既然如此,就只能加賦稅了。”不知道是誰提了這樣一句。

  加賦稅?楊改革對這個東西很懼怕,生怕加了賦稅造反的人更多。

  “北方本就是大干旱,如何加賦稅?豈不是逼人造反?”

  “那就在南方加賦稅。”

  楊改革很想一肩把這賑災的事給挑下來,奈何這不是幾十萬兩銀子就能擺平的,很可能是每年數百萬兩銀子的無底洞,就是楊改革全力賑災,也不見得拿得下那個窟窿,不是咬下牙,狠下心,挺一挺就過去了。

  那就只能加稅,記得這明末確實加過好幾次稅的,據說,還是明末滅亡的主要原因。不過看過諸多穿越小說的楊改革,很清楚的記得,這明末的農民造反,主要還是集中在了北方災害嚴重的地方,如果只加南方的稅,也許行。

  “那我朝的賦稅情況如何?賦稅會不會很重?老百姓能承受嗎?”楊改革問了這幾個問題,這個問題能回答的人很多,但是回答得很對的人,卻不多。

  “啟稟陛下,我朝稅賦不重,太祖定下來藏富于民之策,如今大災荒即將到來,稍加一些賦稅救急,想也不過分,只要陛下不在受災的北方加稅,想問題應該不大。”

  “稅賦不重?那位卿家給朕講解一下我朝的賦稅情況,該如何加稅?注意北方幾省除開。”對于明朝的賦稅問題,穿越宅男楊改革摸不著頭腦。只得現場問一問再說。

  “啟稟陛下,我朝田稅每畝不過幾升,如果陛下加稅一分,約合畝稅十一斤,想來,問題也不大,當然,我大明田分等級,南北產糧不一,稅率不一,所以,稅收有差。我大明朝上下,有田近十億畝上下,每畝加稅一分幾厘不等,每年大約可多收田稅八九百萬兩上下,當然,陛下如果除開北方的田稅,外加除開宗室、士紳等免征之田等,所以,實際所得,可能會在四五百萬兩銀子左右。作為賑災,想來已經可以了。”

  這位大臣估計是戶部的,將大明朝田賦的情況,大致的簡單介紹了一下。

  南方加一分的田稅,就有四五百萬兩銀子,這個,貌似可以啊!楊改革心動了,一直告誡自己不要加稅的緊箍咒,松了一下,沒記錯的話,明末,南方都是一直比較穩定的,想必,多收一點銀子,不算過分,這北方,特別是陜西,河南幾個地方,不僅不能收稅,還要免稅,加賑災。

  “如卿家所言,這在南方加稅,似乎也是可行的?其他卿家還有什么要說的嗎?”能得四五百萬兩銀子,又不會引起農民起義,這個,貌似,可行!四五百萬兩銀子的誘惑,楊改革是經受不起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加稅明面上只有一分,實際還有伴隨而生的各種名目的攤派,陰征,實際征收的數目,可能數倍于陛下的一分,升斗小民,苦不堪言,陛下還請三思。”

  一記警鐘,敲響在楊改革的頭頂,楊改革是震耳欲聾!才想起來,這當官的會漂沒,這當吏的,會吃拿卡要,這當地主的,會大斗進,小斗出。理想是好的,紙面上的財富是好的,實際的操作,卻不是那樣美好的。

  楊改革暗自責備,自己忘乎所以了。這帳,當真要細算一下。

  “那位愛卿可以為朕出一個好主意?既不加稅,又有銀子賑災?”楊改革無奈,只好看看有沒有能人。

  “臣請陛下發內帑以救天下。”

  “噗~~”楊改革一口茶噴得老遠,現在還有人盯著自己的內帑,讓自己發內帑救急天下,不知道這人是怎么想的,難道這內帑的銀子就是自己挖的嗎?這天災那樣大一個窟窿,你讓我一個人擔,你是誠心想坑死我啊!

  “這位愛卿,賑災,朕自會撥發內帑去救濟的,不過朕的內帑也不是金山銀山,這長達十數年的干旱,你認為朕的內帑能發多久?這戶部解到朕內帑的銀子,想必你心里也有數吧。”楊改革很想捏死這個家伙。自己的錢,那是有大用處的,你這樣叫我去填無底洞,那我可什么都干不成了,訓練新軍,海軍,造船,支援邊疆,補發軍餉,這樣樣都要錢,自己內帑里的銀子,只在內帑里打一個轉,又出去了,你還以為我有多少錢?我這內帑里的錢,都到了要弄出去放印子錢的地步了,可憐的不能再可憐了,你還不放過我。

  “孫師傅,依你看,該如何呢?可有什么好主意?”楊改革不得不再問自己的師傅孫承宗。

  孫承宗已經沉凝了許久了,見皇帝問起,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加收田稅可行,就算是有宵小陰加田稅,再多派陰征,就算每畝征收達到二十斤,南方仍可支撐,南方的田,產糧較高,下田可收一二石,上田則可收二三石,即使宵小陰加,也不過一成田稅,勉強也可為,陛下可派人加大懲處力度,想必,不會太過傷民。”

  呃~~,孫承宗也是支持加稅,這個,楊改革有點意外。

  “孫師傅,我朝的田稅難道不是很重了嗎?還有宵小陰加,這不會有問題吧?”楊改革有點不確定,印象里,教科書里,都說這明朝是橫征暴斂,導致亡國嗎?可現在連孫承宗也贊成加田稅?

  “啟稟陛下,我朝田稅,不重,三十稅一,民田每畝征收不過三五升,又如何會重呢?官田較高,八升到一斗二升之間,就統一畝收一斗均算,南方田產一般都有二石左右,怎么算的上是重?”孫承宗又給崇禎解釋。

  楊改革糊涂了,民田,官田,稅率好像不太一樣啊!民田有多少,官田有多少?這到底兩石的田產,征收一斗的稅重不重?貌似也不記得后來二十一世紀征多少了,也不知道這其他時候征的多少。兩石產糧征收一斗糧食,貌似是5%,如果自己在一斗的基礎上加收幾厘或者一分,也就一斗一升的樣子,貌似真的不多,如果算上兩三倍“陰收”“攤派”,估計能達到實收一斗四五升的樣子,也就是說,占了產糧的7.5%。貌似,真的還行。這還是按照官田的稅率收的,如果是民田,則更低。

  現在,輪到楊改革糾結了。這到底要不要加稅?楊改革心動了,每年四五百萬兩的銀子的收入,說不動心,那是不可能的。

  “還有那位卿家有話要說?”楊改革再次發問,心里一直糾結這這田稅加不加。

  眾人沉默了一陣。

  徐光啟出來,道:“啟稟陛下,臣以為,增加南方田稅,可行,只要限定數額,想來,問題也不大,陛下夢中那位神人不是告知,只是北方數年的干旱災荒嗎?那既然如此,豈不是說,南方比較安寧?那樣的話,其實只要南糧北調就成了?”

  這個?南糧北調?貌似只聽過南水北調……

  楊改革還在遲疑,就有人出來奏到:“啟稟陛下,臣以為,轉運糧食,極為困難,運一石糧食,路上吃掉大部分,要大規模賑災,有力未逮啊!”

  來了個反對的。

  徐光啟爭辯道:“啟稟陛下,那京師每年從南方調糧數百萬石,又是如何進行的呢?”

  那個人也不甘示弱,道:“啟稟陛下,雖然京師每年調糧數百萬石,但是那靠的是運河之利,但運河之運力,已經窮竭,時常枯水,要增加幾百萬石的運量,恐怕……”

  徐關起很快就搶答道:“既然河運不行,那陛下為何不海運呢?海運船大,運得多,運費也便宜,消耗更少。”

  剛才和徐光啟爭論的那個人遲疑了一下,想了想,道:“陛下,海上風浪大,容易翻船……”

  海運漕糧?楊改革心中一亮,確實可行。海運遠比河運便宜得多,而且運輸量巨大,至于海運會翻船,那個,楊改革認為,火車有時候還會翻呢,飛機有時候還會掉下來呢,如果百分百的安全,那干脆什么事也別做了。

  “嗯,徐師傅說得有理,這海運漕糧,似乎也是經濟可行的。這個,得考慮一下。”海運一旦開展,就要造海船,有了海船,就會有海軍,這可是一舉奪得的好事,楊改革下了決心,這糧食,還就要從海上走了。

  “啟稟陛下,漕運改海運不可啊!想運河邊上,有百萬人口依靠這漕運過活,陛下一旦改了海運,這批依靠漕運過活的人,如何生活得下去?”一個大臣出來,說了不能搞海運,搞海運,這百萬人就要下崗,到時候,造反的人會更多。其實,這漕運里,牽扯的利益實在太多,很多人都靠著漕運揩點油,要是漕運斷了,這得斷了多少人的財路啊!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漕運改海運如何進行得下去?

  楊改革聽了這事,頭疼,這漕運已經把這國家的運糧命脈給劫持了,要改可以,百萬人的生存看你咋辦?只能看著一步步的走向更糟,直到徹底崩盤。

  徐光啟出來給楊改革分憂了,道:“啟稟陛下,非是要改漕運為海運,只是北方必將干旱遭災,非是陜西一地,南糧北調已成定局,北方糧食需求必定會擴大,而漕運運力已至極限,所以,臣以為,部分漕糧,賑災糧可走海運,原來的漕糧,依舊走河運,和百萬漕工何干?”

  呃~~~楊改革覺得這徐光啟還真的有幾把刷子,立刻把這件事刷得服服帖帖。

  不過顯然,楊改革高興的太早了點,那位大臣站出來道:“啟稟陛下,干旱在陜西發生,賑災糧運到京師了那又如何?難道再轉運千里?運到陜西去嗎?”

  呃~~這貌似又是一個問題啊!楊改革又犯難了。又看看徐光啟。

  徐光啟又道:“啟稟陛下,臣只是說部分賑災糧走海運,想北方遭災,北方糧食需求肯定會加大,既然漕運已到極限,那么,必定只能走海運了。陜西賑災,可經運河,逆黃河而上,經開封,到西安,雖然開封以上,行船逐漸困難,但是,每年還是有一段時間能夠行船的,只要加緊時間運糧,想一二百萬石,是沒問題的,其他,則可考慮陸路運輸了。”徐光啟對這些貌似很嫻熟。輕輕松松就把楊改革看著頭疼無比的東西給搞定了。

  “好計劃!”楊改革很高興,這對付明末的災荒,終于有一點眉目了。

  不過出來挑刺的人可不在少數。

  “啟稟陛下,這轉運賑災糧,就算是走海運,走黃河水道,那運轉所需也不菲啊!陛下,這……”難題來了。雖然可以用黃河水道運輸,但是這運輸費也是很昂貴的。物資的消耗更是恐怖。當然,對比起陸路運輸來說,好得多。如果完全是陸路的話,那轉運糧食則更加的恐怖,運一石糧食,人工在路上要消耗八九成。要救濟幾百萬人,那是不可能的。

  “這錢,朕出了。”楊改革很豪氣的慷慨了一把,想到可以救濟成千上萬的人,楊改革覺得,自己拿點銀子出來,沒事,銀子沒了,可以再賺。想到數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易子相食,楊改革覺得,自己穿越過來,應該給他們做一點什么。

  “圣上英明,圣上仁慈……”一溜的大臣見皇帝掏銀子補貼運費,立刻稱贊皇帝的好了。

  寫田稅問題,頭暈眼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