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二節 索尼亞(十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臨高啟明

  好在當中這段時間也不浪費,正好可以用來繼續修復旗魚標本。但是在此之前,她還有一點博物學知識要講授。

  她干凈利落的剖開了已經剝光了皮的鳥身,從體內取出了胃和嗉囊。

  一股濃烈地惡臭彌漫在整個房間里,就算戴著口罩也難以遮擋。學徒們紛紛皺眉捂鼻。

  “很臭是吧?”索尼亞說,“我們在制作標本的時候,如果有條件,都應該解剖標本的胃和嗉囊、頰袋之類存儲食物的器官,這樣我們就能知道它們的主要食物是什么,這了解動物的習性、棲息地有參考價值。”

  她小心翼翼地把嗉囊切開,倒出一堆黑乎乎的食物碎片,嗉囊內的食物保存的還比較完整,可以看出有昆蟲,也有植物的種子。

  “大家可以看看,大概有些什么種子和昆蟲。”索尼亞用小鑷子把食物碎片撥弄開。

  接著她又切開了胃囊。濃烈的惡臭熏得原本已經靠近一些的學員又往后退去。索尼亞卻如同沒有聞到一樣,把內容物在搪瓷的盤子里推開。

  胃里的食物已成半糊狀,基本看不清里面的內容物了。但是推開之后仔細看,還是能夠看到一些沒有消化的食物碎片。

  “大家看看,能看出多少種昆蟲和植物來?”

  “學徒”們圍著兩個搪瓷盆,努力忍住惡臭的氣味,仔細辨認著。

  “有甲蟲,但是看不出什么種類的。”

  “沒錯。”索尼亞點頭,把甲蟲的殘骸撥弄出來。

  “蝸牛!”

  “這個太容易了了,蝸牛殼很完整。”索尼亞笑道。

  “蟋蟀。”

  “是從它的腿看出來得吧。”

  學徒們七嘴八舌,說出了不少昆蟲的種類,但是植物就沒人說得出來了--也難怪,這些種子即使沒有消化,也呈現出半腐的狀態,顏色和外形都有很大的變化,要看出來并不容易。索尼亞自己也沒認出多少來。

  如果借助主人的顯微鏡,應該能分辨得出更多的細節。不過光學廠的顯微鏡現在還是緊俏貨,自然歷史博物館這樣的“非生產性部門”打了請購報告也得排很長的隊。索尼亞研究室里配置的那一臺還是林漢隆以“生日禮物”的名義開后門給她弄來得。

  不過索尼亞并不打算把這堆酸臭的內容物帶回研究室--她眼下的事情太多了,顧不上研究藍鵲。

  “這個,好像是動物的肢體。”瓦倫迪娜忽然說道。她用鑷子從里面夾出了一小段骨頭狀的物體。

  “的確是動物的骨頭。”索尼亞端詳著,“應該是某種兩棲或者爬行動物的肢骨的一部分。具體哪一種暫時分辨不出來。不過根據其他鴉科鳥類的食物類項來看,應該是蜥蜴或者蛙類,”

  “那它吃得東西很雜。”

  “沒錯,鴉科鳥類的食性非常雜,雖然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但是也吃植物果實、種子和谷物。動物性食物常見種類有叩頭蟲、金龜甲、蝗蟲、蚱蜢、蒼蠅、螽斯、蟋蟀、甲蟲、鱗翅目幼蟲和其他昆蟲,也吃蜘蛛、蝸牛、蠕蟲、螢火蟲、蛙、蜥蜴、雛鳥、鳥卵等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索尼亞毫不費力的背誦出她從《鳥類學》上看來的資料,當然她也不是全然照本宣科--鴉科鳥類她解剖過不少,通過實驗印證過這一說法。藍鵲作為鴉科鳥類應該差別不大。

  最后他們通過辨認食物碎片和殘渣,統計出植物果實占33.8,兩棲爬行類動物占32.4,昆蟲占22.5,其他小鳥占7,無法辨認的4.3。

  講述完藍鵲的食性,旗魚增濕的時間也差不多了,索尼亞讓他們把旗魚標本再抬過來。濕布剛才已經被解開了,讓空氣稍微干燥一下表面的水分。

  小文給索尼亞拿來了工具箱。索尼亞摸了摸各個部位的魚皮,覺得大致已經回軟。她說:“我們修復標本,首先是讓標本恢復原狀。對破碎的地方要做修補,凹陷的地方要進行重新填充--如果填料有霉變生蟲的跡象,要去除舊填充物,重新填充。”

  說完她開始著手修補。修補標本是一件復雜的工作,她首先根據標本的破損情況,調整魚身內部的的支架結構,然后將脫脂的木棉灑上樟腦粉對破損凹陷的地方進行填充,然后將皮張開裂的邊緣用小釘釘住--這一步工作特別難做,因為皮張回軟之后又會漸漸失水,所以很多破損的地方必須暫時專用的木板夾住定形。

  皮張缺損已經無法用皮張釘縫的地方,索尼亞只好用專門的紙皮來“打補丁”。

  “只要有可能,最好不要采用打補丁的模式。”索尼亞說,“不論是皮革還是紙張,它的強度和魚皮不一樣,干濕的時候收縮率不同,很容易破裂。”

  “如果我們有旗魚皮的話不是就可以了?”有個學徒說,“都是旗魚的皮,收縮率就是一樣的。”

  “你說得對,但是我們沒有。”索尼亞表示贊同。

  “我們家老爺就是漁業公司,可以和他說一說。把魚皮留下……”

  “照你這么說,還不如直接再捕一條新的旗魚來更簡單。”

  “再說漁業公司也不剝皮呀,是漁產加工廠的工作。”

  索尼亞示意大家不要再討論了,在等待皮張干燥的空檔里,她要開始臺灣藍鵲的制作了。

  她戴上手套,小心翼翼的拿出一瓶帶著黑色骷髏的玻璃瓶。

  “這是防腐膏,是劇毒的防腐劑。也是我們制作標本時候常用的防腐劑。它的有效成分漢語叫做:砒霜。實際是一種含砷的化合物。毒性非常猛烈!如果不小心碰到了你的嘴唇,用不了一分鐘你就得見上帝了。”

  說著她打開蓋子,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個竹制的刮刀,從瓶子里挖出了一些,空氣里散發出一股古怪的氣味。

  索尼亞展開鳥羽皮,把防腐膏仔細的涂抹在鳥羽皮的內部。然后把它晾起來略略吹一下風。隨后開始進入制作。

  “制作剝制標本的第二個重要步驟是制作支架。支架的材料就是這種鍍鋅鐵絲,柔軟度足夠,又有一定的強度。”索尼亞拿起一堆澳洲人的鍍鋅鐵絲,“這就是澳洲鐵絲,鍍了鋅有一定的耐腐蝕性,對我們制作標本特別使用。”

  她說:鐵絲的選擇。要根據鳥類大小選定鐵絲號,一般以能支撐住整個鳥類標本為宜。鐵絲太細不能支撐鳥類身體,且不易對標本定型,鐵絲太粗支架搭建、穿整、定型費力。

  “……小型的鳥類用26號至24號鐵絲,大型鳥類用8號至10號鐵絲,常用20號至10號鐵絲。藍鵲作為比較大的小型鳥類,我們可以選用20號。”

  索尼亞說著從鐵絲里抽出一卷鐵絲和尖嘴簽來。這些澳洲人的工具是發自內心的覺得好用。

  “我們首先來搭建標本的支架。在搭建支架之前,我們首先要有個基本的打算:標本的姿態是什么樣的。對于鳥類來說,最基本的姿勢有兩個:立姿、飛行。如果細分,還能分出更多的。具體采用什么姿勢,可以參考博物畫;也可以按照剝取到的皮張的狀況來決定。我們今天就做一個最簡單的立姿。”

  索尼亞拿起鐵絲,量了尺寸之后截下了三根。用銼刀將每根鐵絲的兩端都銼了一下。

  “切斷下來的鐵絲端口會比較鋒利,要事先打磨,免得穿模型的時候刺破皮革--也可能把你的手給刺破。”她說著拿起一根鐵絲:

  “支架搭建一般采用三根鐵絲。第一根從頭到左側腳,這個時候是標本的腹面朝上,”她拿起鳥羽皮比劃著,“鐵絲要長出鳥嘴3~4厘米,超過腳5~6厘米。”她開始把鐵絲穿過皮革,“動作要輕,不要用力。否則很容易把皮刺破的。”

  穿好第一根鐵絲之后,第二根如法炮制,從左翅到右腳;第三根鐵絲則從右翅到尾。

  “這一根鐵絲要長出尾骨5~6厘米,尾羽特別長的種類--比如這個臺灣藍鵲,尾部的鐵絲要作成‘丫’型。”

  索尼亞穿好了三根鐵絲,小心翼翼的用手拿住三根鉛絲的中部,把雙翅、雙腳輕輕拉直,使兩邊對稱。然后再把鐵絲從中間彎轉。大趕緊給她遞上一根短鐵絲從中扎緊,然后分開,整理。

  雖然還沒有填充,被鐵絲支撐起來的皮羽以一種怪誕的形勢“掛”在支架上,但是已經能看出這是一只鳥了。

  “支架這就算做好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填充了。”索尼亞說,“支架穿整完畢后,要迅速進行填裝,不能等羽毛徹底干燥,現在鳥的羽毛還是略微潮濕的。如果完全干燥了,鳥羽毛很難梳理成型了。”

  填充標本,過去芳草地制作動物標本用得是稻草。效果不太好,容易腐蝕、蟲蛀和霉變,稻草也容易讓皮革破損,填充的飽滿度和穩定性也差。所以現在開始改用脫脂的木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