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002春秋的官階及官位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春秋小領主

春秋時期的官階及官位名稱介紹  春秋時各國官職名稱都不相同,不過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晉國等中原各國官職除小部分略有不同稱謂外,秦國和楚國官職都各有特色。

  晉國等國的主要官職:

  元帥:也稱執政、元戎,中軍將。相當于現代總理制下的國家總理。

  司馬:本來是掌國家軍隊的官銜,佐政輔國,權勢重大。但晉國的司馬弱化,成為軍一級編制下的軍法官。

  司徒:司徒主管征發徒役,兼管田地耕作與其他勞役。

  司寇:刑官之名,掌刑法,防奸邪。相當于警察總監。

  士師:相當于大法官,主管審判與刑律。

  御史:故國時管理文書及記事的官員。

  內史:職掌國家租稅、錢谷與財政收支。

  中尉:以選任賢能,拔舉官吏為職責。

  宦者令:宮內侍者的長官,管理內廷事務。宦者令的權勢很大,常豢養門客。

  田部史:征收租稅的官吏。

  國尉:高級武官。初期晉國軍尉沒有細分,后來分為國尉與都尉,有功的軍士許歷升為國尉。趙武初次擔任的“師軍尉”就是國尉。

  都尉:軍官職名,早期被稱為“旅軍尉”。

  郡守:郡的長官。郡在春秋時出現,多設于荒涼偏僻或軍事要地。董閼于曾為上地郡守。

  縣令:縣的長官。處置管理一縣的軍、政、民事務。

  師:春秋早期時這是一種官銜,以負責教導王與太子為職,后來貴族家族老師,也被統稱為“師”,是貴族家中上卿。

  左師:資格老、年紀大的君主參議人員。

  博聞師:君主的學術顧問。

  司過:諫議官職。

  代相;戰國時代,代相為代地的最高行政、軍事長官。

秦的各級官吏制度,根據  商君書記載,共分20級:

1、爵位:公士2、爵位:上造3、爵位:簪4、爵位:不更5、爵位:大夫6、爵位:官大夫7、爵位:公大夫8、爵位:公乘9、爵位:五大夫10、爵位:左庶長11、右庶長  12、爵位:左更、

13、中更15、爵位:少上造14、右更16、爵位:大上造17、爵位:駟車庶長18、爵位:大庶長19、爵位:關內侯20、爵位:列侯周室:周禮典制  周禮所述的周朝體制十分精密、宏大,因此受到后人的質疑,認為是后人托古所作。按照周禮的記載,周朝的中央政權的組織是以冢宰為首的天地四時六官制度。

天官冢宰  「帥其屬而掌邦治,以佐王均邦國」,冢宰的屬官稱為「治官」。包括太宰卿一(太宰為官名,卿為爵位,以下同,只有一個名稱的為爵位)、小宰中大夫二、宰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太宰的職責是「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國。其六典是:一曰治典,以經邦國,以治官府,以紀萬民;二曰教典,以安邦國,以教官府,以撫萬民;三曰禮典,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四曰政典,以平邦國,以正百官,以均萬民;五曰刑典,以誥邦國,以刑百官,以糾萬民;六曰事典,以富邦國,以任百官,以生萬民。可見冢宰實際上相當於首相的地位。

地官司徒  「帥其屬而掌邦教,以佐王安撫邦國」,司徒的屬官稱為「教官」。包括大司徒卿一、小司徒中大夫二、鄉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司徒管理版籍、人民田土之事。小司徒管理京城以及四郊人民、田地、賦稅事務。

春官宗伯  「帥其屬而掌邦禮,以佐王和邦國」,宗伯的屬官稱為「禮官」。包括大宗伯卿一、小宗伯中大夫二、肆師下大夫四、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大宗伯管理天子、諸侯的堞譜、繼承、祭祀事務。小宗伯管理太廟神主事務。

夏官司馬  「帥其屬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國」,司馬的屬官稱為「政官」。包括大司馬卿一、小司馬中大夫二、軍司馬下大夫四、輿司馬上士八、行司馬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馬官就是統帥周天子的軍隊。

秋官司寇  「帥其屬而掌邦禁」,司寇的屬官稱為「刑官」。包括大司寇卿一、小司寇中大夫二、士師下大夫四、鄉士上士八、中士十六、旅下士三十二。司寇官的職務就是管理刑獄事務。

冬官司空  周禮司空篇已佚。

***楚國官職  與周朝以及其他諸侯相比,楚國的政治文化是比較落后的。就爵位而言,楚國直到戰國初期才正式有了爵位的概念。楚國沒有中原各國的卿、大夫的爵稱(谷梁傳·僖公四年:楚無大夫),爵位也不能世襲,只有軍功才可以得爵。

楚國國家政制  早期的楚國設置莫敖一職,作為僅次於國君的執政官并統帥軍隊。楚武王時,另置大司馬、左右司馬等官,莫敖的權力與地位逐漸低落。楚武王五十一年,設置令尹,入則領政、出則統軍。自此一直到楚國被秦國所滅,令尹一直是楚國的最高官職,兼有中原諸侯國相、將的權力。令尹一般都由楚王的親族出任,非王族擔任令尹的,可以考證的只有楚文王時的彭仲爽(申國平民),以及楚悼王時的吳起(魏國將軍)兩人而已。

  位次令尹的,為左、右尹,再次為司馬。左、右尹地位雖高,但在歷史上未見有作為的,可能只是授予王族的榮譽職位。司馬的權力范圍很大,平時主管徵收軍賦、武器保管、士卒訓練等,兼管軍事建筑事務,戰時則作為令尹的助手領兵出征(令尹不出則司馬為統帥)。

  詩人屈原所擔任的左徒一職也是非常高級的職務,與中原列國的司徒相當,主管人民田土、賦稅、監督地方官行政,還兼有迎送其他諸侯國使節的職務,相當於現在的內政部長兼外交部長。

  楚國的刑獄由司敗掌管,與中原列國的司寇職務相同。楚國的鄰國陳、唐等國主管刑獄的官員也稱司敗,可能是受楚國的影響。

  楚國的太師是專門輔導王子的官職,與周朝的太師相差甚遠。

  詩人屈原任左徒之前出任三閭大夫。這是楚國特有的官職,主管昭、景、屈三個王族事務,與后世的宗令、宗正職務類似。

  楚國時已經使用閹人充任后宮的仆役,負責管理這些閹人與后宮庶務的為司宮,也是閹人。

地方政制  楚國早期的地方政權為縣,是各諸侯國中設縣較早的國家。楚國的縣官稱縣公,后改稱縣尹、縣大夫。縣有自己的軍隊,由縣司馬統領,戰時并入國家軍隊。縣官、縣司馬都由國君親自任免。

  戰國中期,楚國也出現了郡的建制,多設置於邊地,在縣之上,由國君派遣武將鎮守。楚國的郡守并不直接管理民政事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