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忌在雅苑安頓下來后,先洗了個澡,一身清爽地回到房間,便細細思量今后的打算。經過這么些日子的思考,他越來越覺得同魯國取得聯系是非常有必要的,想要打回吳國去,魯國這個橋頭堡已是他最好的選擇。
衛國雖好,但是按照此時的交通速度,離吳國實在太遠了,鞭長莫及之下,對吳國的影響微乎其微。他可是知道歷史上闔閭篡位沒幾年就漸漸強大起來,開始東征西討建立霸業的。也就是說,如果不是他慶忌現在又莫名其妙地活了,那么闔閭應該在三至五年內就能解決國內所有矛盾,把權力牢牢掌握在手中。
他現在雖然活了,如果根據地設在遠離吳國的地方,那么他的影響力還是要日漸消退,等他的力量攢足了,闔閭的地位也已經不可撼動了。那時,春秋亂世多他一個亡國公子并不會對大局有任何影響,一切還會按照原來的軌跡行走。而他,也不過是晚死幾年而已。
要對付闔閭,必須在吳國眼皮子底下建立一支反抗隊伍,這才能有效地保持先王和他慶忌對吳國的影響,讓吳國內部仍在觀望的勢力不會死心歸附闔閭。吳國一面臨海,其余三面與魯國、楚國、越國接壤。越國實力太弱了,就算后來勾踐滅吳,都是先用陰謀詭計哄騙夫差南征北戰,耗盡了吳國國力,然后又偷襲姑蘇城,這才取得勝利。正常情形下,小小越國和吳國比起來,實在不成比例,從國力上來說,越國不堪借助。
而且越國雖小,越王允常(勾踐之父)卻是野心勃勃,總是不斷向吳國挑釁,每次挑釁失敗就納頭便拜,甘作小弟,然后送錢送女人繳保護費消災。可這人沒記性,過兩年忘了痛,信心一膨脹,甩開膀子繼續挑釁。如此一個無賴,令吳國不勝其擾,吳國上下對這個近鄰都很仇視,如果投到這個小國去,正好給了闔閭招攬民心的機會。真要是闔閭引軍來攻,以允常見風駛舵,能屈能伸的個性,只怕一打了敗仗,就得把他綁去給闔閭送禮了。而魯國至少以仁義標榜自己,這種無恥的事他們還干不出來。
楚國同吳國爭桑爭田,因為邊境問題時常打仗,他們是樂于見到吳國內亂的,越亂越好,可是想在楚國眼皮子底下建立一個流亡政府容易,要建立一支足以顛覆一國的流亡軍隊,那就大難特難了。
楚國對王權的集中十分看重,伍子胥、伯嚭兩大世家被滅,表面上是楚國權臣迫害,其實深層的原因就是為了集權于王室。伍家四代權臣,兵威之重已經危及王室,這一世的家主忠誠,誰知道他下一代的家主有沒有野心?你不是戀權不去嗎?那就找機會滅了你,在社稷江山面前,一家一姓的存在又算得了什么。
伯嚭家也是如此,伯家也是楚國世代的公卿,其父伯郄宛在楚國最有賢名、最孚人望,什么修橋補路、災年賑荒,類似的好事做了一籮筐,深得百姓黎民的愛戴,誰要在街上說他一句不是,馬上就能有一群人跳出來指著鼻子罵你,脾氣不好的能當場扁你一頓,德望高居于楚王之上,這滅族的禍根也就埋下了。
楚國對內部可能出現的強大勢力都如此警惕,怎么可能在國內扶植一支不能由楚王掌握的強大軍事力量,所以唯一可以指望的,唯有魯國。魯國的相忍為國,仁義禮教,使得魯國的國策從未想過向外發展,發展霸權和武力。結好鄰邦,睦鄰相處,行仁義之道,是他們采用的一貫辦法,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但是并非全無機會,闔閭登位后就送給了他一個機會。
闔閭甫一登位,便發下豪言壯語,要壯大吳國,伐楚、伐魯,甚至伐齊以建霸業。他當時這么說,一是剛剛登上大位,心中激動,人一沖動,心底的話未經思考就脫口而出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擁戴他登位的都是軍中將領,軍中將領要想晉升唯有軍功,這種志向才能吸引他們死心踏地的為自己效力。
不想當時異己還沒鏟除干凈,有人把他在“軍事會議”上的偉大構想給泄露了出去,齊國強大,又在遠方,只當闔閭癡人說夢,一時倒不理會,魯國卻自知向來不重武備,軍中沒有名將,真要打起來,還真打不過吳國,這就是慶忌的一個機會了。再加上魯國一向標榜仁義,闔閭是篡位自立的,如果幫助自己,就是義之所在,只要許給魯國一定的好處,那么魯國士大夫們還是會有一部分人贊同援助他的。
即便不能成功地得到魯國的幫助,在這里活動的越久,也越容易使吳國和魯國對立,吳國多樹一個敵人,對他的復國大業就多一分幫助。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所以經過深思熟慮的慶忌,已經決定盡最大努力的爭取魯國。
魯國三桓中,季孫意如有心相助,不會沒有他的目的,他相信,這兩天陽虎就會來找他攤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慶忌可以耐心地等待,叔孫氏和孟孫氏可是一刻也不能等了,季孫意如咄咄逼人,獨攬大權的目的越來越明確,他們不能等到大權旁落時才發起反攻,于是,宴會一結束,兩位家主就前后腳的進了叔孫氏的家門。
三桓世家各自的莊園都十分龐大,外面筑有高墻角樓,里邊不止是家族的人和仆傭女婢,還駐扎有幾百乃至上千名士兵,儼然一座城中之城。此時,叔孫家的后院空地上,就整整齊齊地站著五百多名雄健有力的士卒,軍陣前方,站著一個身材高挑健美的女子,她穿著一身武服,胴體的婀娜曲線呈露無疑。
此刻,她正面對那些士卒站著,旁邊一條雄獅般魁梧的大漢。那女子雙手負于身后,說道:“牛八郎,從這五百人中,給我挑出健而有力的一隊人來,今年的祭神龍舟大賽,我們叔孫家一定不能再灰頭土臉。”
牛八郎叉手道:“小姐,力士易得,但擅習舟揖者卻少,水上賽舟,如果舟揖之術不如人,也難取得大勝啊。”
那女子仍負手而立,說道:“我明白,先挑力士,明日一早,你與我去尋訪善水的人來做教習。”
“諾!”牛八郎應答一聲,自去軍陣中挑選力士。他們所說的祭神龍舟大賽,其實就是端午節,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這個節日在春秋時候是祭祀神龍的重要節日,因為華夏民族以龍為圖騰。
到了五月初五端午節,投粽子、賽龍舟,都是與龍有關。粽子投入水里是為了奉養蛟龍,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當時還有踏百草、斗百草、采雜藥、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端午習俗,這些都與龍、蛇有關,與后來所說的紀念屈原并無關系。
屈原只是楚國大夫,他再如何忠貞,忠的也只是楚國,他死的再屈,其他諸侯國也不可能去祭祀忠于楚國國君的屈大夫。何況當時的楚王都不買他的賬呢,光是要楚國百姓為他舉行如此聲勢浩大的記念活動也辦不到,何況整個天下呢。
只有祭祀神龍這一華夏民族的共同圖騰,才使各國一體遵從并形成了傳統。后人穿鑿附會,有說是紀念伍子胥的,有說是紀念屈原的,有說是紀念孝女曹娥的,只不過屈原的故事影響廣泛,尤其他那種忠君思想為例代統治者所欣賞,有意無意的予以發揚,漸漸的這一祭祀神龍的上古節日就歸他專有了。
祭祀神龍是一件莊嚴神圣的大事,但是具體到形式上,卻成了庶民百姓同歡的盛大節日,三桓世家都想在龍舟競賽上奪冠,壓制其他兩家的氣焰,自然不惜血本。
叔孫家大小姐在后院挑選力士準備參賽,與季孫、孟孫家別別苗頭,前院兒,叔孫、孟孫兩位家主已經走進小廳,對面落座,開始商議起應對季氏和慶忌的對策來。
****************************************************
PS:求推薦票啊,諸友多多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