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一八四章 婦女能頂半邊天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鐵骨

  永曾市,大雪紛飛。

  安毅在永曾市考察了飛機制造廠,與工廠里正在指導幾名實習生的女工程師親切交談。

  女工程師名叫程爽,今年二十一歲,祖籍陜西,中原大戰期間隨父母遷居川南,三八年再次隨在瀘州鋼廠上班的父母遷到紅河省太原市,三九年程爽初中畢業后直接考取位于安心城的航空技校,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分配到長安飛機公司,又經過半年的崗前培訓,終于成為一名合格的飛機技師。

  去年隨著中蘇兩國完成劃界,烏拉爾地區的工業重心城市永曾市急需熟練的工人,已經成為三級熟練技師的程爽受公司派遣來到永曾飛機制造廠,和六百名受派遣人員一起,把已經荒廢數年的飛機廠重新建設起來。

  目前永曾飛機制造廠目前已經有八千名工人,主要生產援助蘇聯的戰機,工廠由一個個生產車間組成,包括模具車間、外殼車間、噴漆房、電鍍室、裝配車間等。組成飛機的機身、引擎、儀表、螺旋槳、起落裝置和其他專門的部件,由永曾市內不同的工廠進行制造,再在飛機廠進行統一裝配。

  在飛機生產中,機體構架占據整個生產流程的大部分工作,機體由諸如翼梁、縱梁、艙壁、肋骨架和框架等結構部件制成,然后再用外殼包裹起來,雖然一些部件是鋼鍛拼、鑄件或者擠壓成形的物品。但是機體和外殼通常還是使用鋁材,部分使用特制的木質復合板。

  機體中包含著數量極多的零部件。例如一架中程轟炸機的機體,就有十六萬五千個零部件。用超過十五個鉚釘進行連接,所有這些還不包括引擎、螺旋槳、儀表和其它小部件中的零件數。

  相比之下,一輛汽車僅僅需要四千個零部件。

  那些剛剛由技校分配到飛機廠來的實習生,其中大部分是女工,經過崗前培訓后基本已經能獨當一面,但是面對一些疑難問題。還需要程爽這樣的熟練技師進行指導。

  根據程爽介紹,現在采用流水化生產的永曾飛機廠,已經能夠日產戰機五十架,一個月下來足以生產一千五百架。全部用于對蘇銷售。

  “現在都主要生產什么機型啊?”安毅饒有興趣地問道。

  程爽指著車間里正在裝配的一架飛機道:“這是我們的設計師專門為蘇聯設計的Y1對地攻擊機,外觀采用似普通戰斗機的收放式起落架,同時有內藏的彈倉。為了滿足蘇聯方面的要求,我們這種主要對地攻擊的戰機的武備系統為機翼各兩門23毫米機炮,后座一門20毫米機炮,兩翼下載彈250公斤,彈倉可載400公斤火箭發射架或小型航彈集裝箱,對坦克的威脅極大!”

  安毅點了點頭,隨即又問:“其他裝配車間生產的都是什么飛機?”

  永曾飛機廠有八個飛機裝配車間,每個車間占地面積都很大。停放四五十飛機沒有任何問題。現在盡管外面已經是銀裝素裹,但所有開通暖氣的廠房里均干得熱火朝天。如此大的飛機制造廠,絕不可能只生產一種類型的飛機,故安毅才有此問。

  程爽的業務顯然非常熟練,她笑著介紹:“除了Y1對地攻擊機外,還有L1、L2戰斗機,以及PB1、PB2轟炸機,這些飛機都是我們飛機研發中心的航空工作室專門針對蘇德戰場而特意研制的。

  “這其中,L1戰斗機由木質結構為主。以塑料進行填充和連接,是一種單座單發的螺旋槳戰斗機,其最大特色是前緣襟翼構造,使用后三點式收放式起落架,配三葉式螺旋槳和氣泡式座艙,采用外露的無線電天線。L1戰斗機的星型十六缸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500馬力,最大速度680公里/小時,航程900公里,實用升限1萬米,武裝為兩門23mm機炮以及四枚82mm火箭彈。

  “相對L1而言,L2戰斗機算得上是一款多功能戰斗機!它采用了鋼管骨架和全機身金屬蒙皮,再配合鋁合金機翼,結構極為堅固,戰場生存率高,并在維持性能的條件下,能夠把生產和維修所需要的人手和資源壓到最低,并把1500馬力的發動機和氣動力設計發揮到極致。據我所知,這款飛機最高速度突破了700公里/小時,航程1500公里,實用升限11000米,武備包括一門37毫米機炮和兩門12.7毫米口徑的航空機槍,飛行性能與我們裝備的A28I型和A29H型戰斗機相近,聽說蘇聯空軍親切地把它稱為‘坦克開罐器’!”

  安毅聽得津津有味,沒想到這位女工知識面如此廣泛,一時間興趣大增。

  程爽繼續侃侃而談:“PB1為三座輕轟炸機,呈下單翼雙發雙垂直尾翼布局,全金屬結構,使用三葉式螺旋槳,可以兼用做俯沖轟炸機。它采用兩部1500馬力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655公里/小時,最大升限12000米,在加掛副油箱的情況下可航行3000公里,可載彈4000公斤,裝甲較厚,有五挺12.7毫米機槍自衛,其中后座機槍由通信員兼用機槍手。

  “PB2轟炸機是雙發中型轟炸機,乘員四人,裝備兩部2000馬力風冷發動機,最大飛行高度11000米,最大速度60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2800公里,最大載彈量5000公斤,主要武器為兩門23毫米口徑機炮和三挺12.7毫米口徑機槍,外加4000公斤炸彈。可同時執行對空和對地作戰任務,威力極為巨大!”

  安毅笑瞇瞇地問道:“這些戰機聽起來都很優秀。我們空軍已經裝備了嗎?”

  程爽愣了一下,隨即搖搖頭。顯然這個問題已經超出了她的業務范疇。

  陪同參觀的總后勤部副部長張揚中將趕忙接過話頭:

  “目前我們的A28I型和A29H型戰斗機已經基本兼具了這些援蘇戰斗機和轟炸機的特點。而我們最新的噴氣式戰斗機和轟炸機的性能,已經不是這種螺旋槳飛機所能比擬!所以沒有裝備部隊!但如果未來戰爭需要的話,我們隨時可以武裝成千上萬這種飛機!”

  安毅“哦”了一聲,忽然想起離開長安前,和丁墨蘭獨處時她介紹的B7噴氣式轟炸機的研發資料。

  早在三十年代末期噴氣式戰斗機研發的同時,航空研究中心也對噴氣式轟炸機研究進行了立項。最初項目組提出的方案是在B4轟炸機上換裝四部噴氣式發動機。其他方面不做改動,但事實證明這種方法非常錯誤,連續兩次實驗都出現重大事故,好在沒有人員傷亡。

  隨著噴氣式戰斗機的研究獲得突破。噴氣式轟炸機吸取了經驗教訓,沿用了戰斗機的機翼35度后掠角設計,并首次提出由六部噴氣發動機對機體進行驅動。四一年二月,首架B7噴氣式轟炸機首飛成功,并在去年八月的一次飛行試驗中,創造了三小時四十五分飛行三千八百公里的轟炸機飛行紀錄,平均速度980公里/小時,這比起當時最快的螺旋槳戰斗機的速度還要快上兩百公里/小時,這也就意味著由這種轟炸機執行轟炸任務時,對方的戰斗機根本無法進行攔截。

  經過長達四年的不斷研究和完善。B7轟炸機基本尋找不出什么毛病,已經正式列入了總后勤部的采購清單,預計明年一月部分飛行中隊就會換裝這種新型噴氣式轟炸機。

  安毅看過總后勤部遞交的較為詳細的數據:B7的最大飛行速度980公里/小時(高度五千米),巡航速度800公里/小時,實用升限14000米,最大航程7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97800公斤。其武備系統包括兩門23毫米航炮,可載各種普通航彈和原子彈,最大載彈量10000公斤。

  有了這種先進的噴氣式轟炸機。難怪安家軍的后勤部門看不上援蘇的這些螺旋槳戰機了。

  中亞戰區后勤部長高明德少將補充道:“目前,基本上我們在烏拉爾、西伯利亞和中亞的飛機制造廠,都在生產援蘇戰機,月總產量高達6000架。這些援蘇機型,基本上由我們航空研究中心的前蘇聯專家設計,比如PB2轟炸機就是由前遠東共和國的航空動力專家安德列.圖波列夫帶領的工作團隊研發的,但由于性能和我們裝備的主力機型有一定差距,更比上我們的噴氣式戰斗機和轟炸機,所以只能全部用于對蘇出口。”

  安毅一聽,腦海里頓時浮現一個前額微禿,帶著個眼鏡的精神矍鑠的中年人的形象,當即笑著道:

  “我和圖波列夫見過幾面。他曾是古格拉集中營的一員,三七年遠東共和56書庫隊北上解救了古格拉集中營的所有蘇聯專家,其中就包括圖波列夫,他和他的學生蘇霍伊、佩特利亞科夫、米亞西謝夫、阿爾漢格爾在遠東濱海地區共同創建的幾個飛機工作室,三八年遠東地區遭到日軍入侵后,這些工作室基本都遷移到了我們的敘府,后來又遷到了安心城。

  “與圖波列夫有相同遭遇的還有飛機設計專家雅科夫列夫、波里卡爾波夫、戈爾布諾夫、古德科夫、康.阿.加里寧,火箭科學研究所所長克列伊苗諾夫及其副手——‘喀秋莎’火箭炮的發明者朗格馬克、火箭設計師科羅廖夫,火炮設計師別考里,無后坐力炮設計師庫爾切夫斯基,坦克設計師扎斯拉夫斯基,雷達專家奧謝普科夫和斯米爾諾夫物理學家朗道,他們離開遠東到敘府后,都分別或者是搭伙組建了相關的研究室。

  “此外,數學家盧津、微生物學家茲德羅夫斯基和納德松、海洋和漁業專家梅霍諾申、植物學家米赫耶夫、醫學家霍利茨曼、醫學外科泰斗級人物科赫、水利學家捷爾.阿斯特瓦察特良等等,也都成為了我們科研機構的中堅力量。

  “可以說,南華科技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這些專家的努力!當初與遠東合作,我們是賺了大便宜的!”

  張揚點了點頭:“是啊!事實上,作為伊15和伊16的設計者,里卡爾波夫就曾經作為我們生產這兩款援蘇戰機的總工程師,后來隨著戰爭的變化,蘇軍不準備引進這兩款戰機了,里卡爾波夫在簽訂保密協議后,加入了我們的航空研究所的噴氣式轟炸機項目,B7的設計定型,便有他的一份功勞。

  “另外,L1戰斗機是雅科夫列夫的工作室研發,古德科夫是L2戰斗機的主要設計者,而佩特利亞科夫則主導了PB1轟炸機的研發。現在這些機型基本上成為了蘇聯紅軍空軍的主要配置,為我們創造了大量的利潤!”

  安毅臉上露出自豪的笑容。他根本就不知道,由于他幾乎把前蘇聯的航空動力專家一網打盡,真實歷史里蘇聯用來和德軍爭奪制空權的拉格5、拉格7和雅克1、雅克3、雅克7、雅克9戰斗機,以及對地攻擊的伊爾2、伊爾10攻擊機,還有Pe2、圖2轟炸機全部難產,蘇聯的航空研發只能由身家清白的米高揚獨撐大梁。

  在米高揚深得斯大林信任的哥哥——蘇聯外貿部政委和蘇聯人民委員會副主席阿納斯塔斯.米高揚的幫助下,米高揚工作室研制的米格系列戰機成為了蘇聯空軍的絕對主力,這種設計上有許多缺陷的戰機,一直承擔著蘇軍的對空和對地作戰主力的重任,目前已經生產了三萬四千多架,可惜表現始終欠佳。

  隨著從南華引進的飛機源源不斷送抵莫斯科,在與德軍的作戰中表現優異,蘇聯最高統帥部已經要求蘇聯各大飛機廠改造自己的生產線,用以生產從南華引進技術的拉格、雅克和伊爾等系列戰機。

  當然這種引進是需要付出代價的,根據協約,蘇聯方面每生產一架戰機,需要向南華支付一萬華元的專利使用費,單單這一項,就為南華的航空研究設計院創造了上億華元的產值。如果加上對蘇出口的戰機,利潤就更豐厚了!

  看到飛機廠里一片干勁十足的景象,尤其是大多數工作都由熟練女工來完成,安毅心情大佳,對程爽道:

  “生產力要發展,解放婦女是關鍵。現在是戰爭期間,男人們隨時都有可能抽調出來,扛上槍上戰場,許多工作就必須由婦女同志來完成。以前我對此還有疑慮,但從今天你和你的同事們的表現來看,完全可以用‘婦女能頂半邊天’來形容!對此我非常欣慰!”

  程爽不好意思地撫摸了一下額頭的鬢角,囁嚅了一會兒,才道:“我們工廠百分之八十都是女工,我們相信,男人能夠做到的,我們女人同樣能做到!”

  “好!”

  隨后,安毅與程爽及工廠的女工合影留念,才離開飛機制造廠,到下一個工廠繼續參觀訪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